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本刊發文人:劉吉洪
最近兩三年,除了金融、地產之外,還有一個被市場冷落很久的板塊,這就是環保。曾經的環保也是A股的香餑餑,被當作成長股的典范,投資者趨之若鶩,牛股層出不窮。而今,當近些年被廣泛追捧的白酒、互聯網、教育等板塊“不香了”的時候,被市場遺忘了的環保早已來到低估值區域。
估值處于歷史底部
環保真是被遺忘了,被遺忘到了什么程度?從環保基金“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便可見一斑,例如某環保ETF,持倉清一色的新能源,打起了概念上的擦邊球。也正是因為沒有資金關注,板塊估值來到了低位。
截止8月16日收盤,2021年以來,創業板指數漲幅達11.30%,上證綜指漲幅達1.27%,環保板塊(申萬二級環保服務與工程指數)上漲為10.24%,環保板塊略跑輸創業板指,顯著跑贏上證指數。
根據國君環保徐強統計,8月16日收盤,環保板塊PE(TTM)為25.34倍,處于歷史上16.93%分位點,歷史底部區域。2021年初至今環保板塊雖然略有表現,但隨著板塊業績增長,目前整體估值仍然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從環保的細分板塊看,估值仍然較低。環保細分板塊整體情況為:監測、煙氣治理、環保工程、危廢、垃圾焚燒、環衛、水務板塊的估值(PETTM,個股算術平均值)分別為24.30、22.40、19.90、19.50、17.30、15.00、14.30倍。
環保運營類細分龍頭估值仍然較低。根據國君團隊的觀察,主要細分板塊中龍頭公司的估值,危廢、煙氣治理、環保工程、垃圾焚燒、環境監測、水務、環衛板塊龍頭公司的2021年預期平均凈利潤增速(算術平均值、萬得一致預期中值)分別為51%、45%、37%、34%、27%、19%、10%,而對應2021年PE(算數平均值、萬得一致預期中值)分別為17.10、29.70、12.60、15.70、21.70、11.90、13.90倍,對應PEG分別為0.33、0.65、0.34、0.46、0.80、0.63、1.39。除了煙氣治理(主要是受次新股盛劍環境影響)及環境監測(主要是近期碳中和相關環境監測設備龍頭股價表現相對好)細分的估值相對高,其他細分板塊的估值均較低,其中整體業績增速高而估值偏低的板塊主要是危廢、垃圾焚燒、以及環保工程。
圖:今年以來環保指數表現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
行業投資加大
隨著我國環保產業快速增長,我國環保產業產值總產值逐年穩步增長。據《火石產業大腦》統計,從2012年的約3萬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約4.50萬億元。2017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5.80萬億,2018年突破7萬億元。由2015年的4.50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7.50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速15%,預測2022年將突破10萬億元,2023年將達到12.30萬億元。
碳中和是政策主線,財政部發布了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半年報。新入庫項目中污染防治和綠色低碳項目共182個,投資額1810億元,占全部新入庫項目的31.60%,凈入庫61個,投資額達7951億元。
目前,全國碳市場已進入穩步運行階段,碳價穩定50+元/噸。預期各地多行業碳認證辦法、碳排放梳理需求有望釋放。在碳邊境調節機制帶動我國碳交易市場與歐洲對標的過程中,在頂層設計上,我國碳配額縮減進度將會盡量與歐洲接軌,交易價格將被引導至更高水平,國內碳交易價格有望超預期。碳交易將改善垃圾焚燒公司盈利能力以及現金流,長期提升垃圾焚燒行業天花板。城市固廢循環趨勢下,垃圾焚燒企業向“垃圾分類+再生資源”等一體化業務拓展,而其本身將獲得CCER、生物柴油等碳減排收益。
污水資源化、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同樣帶來利好。
我國區域水資源差異巨大,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污水資源化市場空間大。“十四五”規劃對于污水處置率和處置質量做出了明確要求,污水提標改造趨勢確定。
上半年,基礎設施公募REITs啟航,帶來環保行業投融資模式的創新,同時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品類。從發展動力角度看,基礎設施公募REITs既是投融資模式創新,也是企業改革的抓手,更是資產價值重估的方式。從供給角度看,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行標準高,審批嚴格,底層資產質量佳。從需求角度看,REITs具有投資價值,是重要的投資工具。
積極信號增加
上半年,行業內上市公司經營穩健,業績良好。近期,首創環保、瀚藍環境、我國光大水務等行業內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中報或預告,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態勢,行業景氣度延續回升趨勢。
首創環保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37-10.65億元,同比增長220%-250%,預計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6.98-8.15億元,同比增長80%-110%。
我國光大水務發布中期業績公告,上半年公司取得營業收入31.1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歸母凈利潤5.4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
國內垃圾焚燒發電龍頭光大環境上半年實現營收64.95億港元,同比增長44%;歸屬凈利潤38.87億港元,同比增長28%。在手垃圾焚燒項目積極推進,驅動建造和運營收益高增長。國內垃圾焚燒發電第二名——三峰環境,業績同樣飄紅。
瀚藍環境發布半年度報告,實現大幅增長。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51億元,同比增長45.11%,其中主營業務收入44.67億元,同比增長45.12%;歸母凈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36.0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6.09億元,同比增長34.90%。
還有不少上市公司也發布了半年報或預告,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總體看,業績飄紅的居多。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經過此前幾年供給端的出清、整合以及國家一系列大力扶持政策效果開始顯現,行業觸底回升;二是去年疫情導致上半年同比基數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光大環境和國內水務龍頭北控水務集團,近期都走出了觸底反彈行情,光大環境甚至不知不覺今年取得了超過20%的漲幅。A股市場同樣有較好的跡象,例如,我們可以看到來自浙江的區域垃圾焚燒龍頭偉明環保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上漲接近50%,也可以看到首創環保創下今年年內新高,還可以發現瀚藍環境反彈趨勢良好,等等。這表明,已有先知先覺的資金在行動。
積極的信號越多,醞釀的機會也就越多。在當下割裂的市場中,與其在顯著高估的板塊里肉搏、擁擠交易,不如回過頭看看環保這樣被遺忘的低估值板塊,細細挖掘,說不定里面有璞玉。
(編輯:小股)
版權聲明:股市動態分析除發布原創財經文章以外,亦致力于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