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失衡,近期價格飆升,全球進出口供應鏈承壓,外貿出口企業、制造業首當其沖受影響,這讓外貿人擔憂的同時也不禁疑惑:在空運鐵運都日漸發達的今天,為什么海運依舊成為全球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一舉一動都牽動全球目光。
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蓋,全球各國貨物往來,大部分都是靠海運,可以說,海運就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
那,為什么選擇海運?
目前主流的進出口貨運方式是:空運、鐵運、海運。
空運。說到空運其實很好理解,快、貴、輕。空運是最快的運輸的方式,當然成本也是最高的,所以更適合高價值、重量輕產品的運輸,像有些大型貨物沒法整機裝運,就不適合空中運輸,而且空運受自然條件影響大。
鐵運。鐵路運送速度快、載運量大、不大受自然條件影響。相當于在空運和海運中間多了個中檔的選擇,時效比空運慢比海運快,但成本比空運低比海運高。
目前,武漢、鄭州、合肥、長沙、蘇州等地都開通了跨境電商貨物到歐洲的鐵路拼箱。中歐班列穩定性高,還有效率高、路線廣和全天候等獨特優勢,可以直接深入到目的地的消費中心,企業可以就選擇一些對時間要求比較高的產品走中歐班列。
即使如此,鐵路運輸也很難取代海運的位置,但在海運失衡的今天,能分流海運一部分的壓力
后來說說海運。
海運幾乎可以運輸所有種類、形態的商品,包括干貨、散貨、液體,像農產品、煤炭甚至石油,還有大型機械設備,比如發電機、挖礦機、火車、飛機等部件甚至整機。所以對一些過大的貨物,選擇海運比較有優勢,只要是能夠進行裝柜的貨物,就能通過海運到各個地方去
外貿進出口常用的“集裝箱運輸”,就是海運的一種。海運除了集裝箱,還有雜貨船、散貨船、滾裝船、油輪等,選擇什么運輸方式跟貨物有關系。
更重要的是,海運是各種運輸方式中價格最低廉的,只是相對空運和鐵運來說,運輸時間也是最長的。不過對外貿出口的企業而言,已經是性價比相當高的貨運方式。
總的來說,空運雖快但貴,海運性價比高,鐵運雖介于兩者之間,但目前從我國到往全球的鐵路班列還是比較匱乏的,遠遠達不到需求量,所以海運自然能夠脫穎而出。
海運時間一般需要多久?
海運的缺點就是時效慢,但安第斯跨境認為,無論怎么樣,海運依舊是主要的運輸方式。以下從我國到全球主要地區的海運航程時間,供外貿出口企業參考,以便合理安排進出口時間:
1、東亞地區(日韓港臺):我國到東亞地區還是比較快的,一般是1-3天;
2、東南亞地區(新馬泰等國家):貨物走海運到東南亞地區,大約時間都在7-10天;
3、南亞地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大約15天;
4、歐洲國家(英法德意等國家):到歐洲的海運基本是一個月以上,大概在30-40天;
5、北美東西部:北美洲西部港口一般在12-14天,而東部港口因為需要繞一個大圈,則需要25-30天;
6、南美線:因受洋流的影響,南美西一般為25-30天,南美東因為需要繞行,則需要30-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