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戰略運輸力量來看,中美空軍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空軍運20“鯤鵬”運輸機的大規模成軍,她已經成為我國空軍空中戰略運輸的絕對主力,構建起了我國空軍的空中戰略運輸橋梁,在未來戰爭中的兵力投送,后勤保障等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戰爭打的就是后勤,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往往是后勤。尤其是現代戰爭重視高速、機動和深入敵后作戰,運輸機優勢被不斷凸顯出來,戰略運輸機所代表的后勤保障力就是戰斗力。
運20運輸機
所以,在未來戰爭中,解放軍在實施跨區域作戰時,運輸機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戰略運輸機有著載重能力強,投送靈活,運輸速度快等特點,可快速實施跨區域進行兵力和物資等進行投送,為一線部隊提供物資支援和兵力支援,增強了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為此,在當今世界各國大國當中,幾乎每個國家有一支強大的空中運輸梯隊(如外國和俄羅斯),或者在建設一支強大的運輸梯隊(如我國)。
運20運輸機
特別是我國,在過去數十年,受制于航空工業技術的發展,一直不具備研制大型戰略運輸機的能力,雖然幾經嘗試,但最終均以失敗而告終。空中戰略運輸力量長期無法實現獨立自主,在近30年時間里,只能依賴于數量有限,從俄羅斯和烏克蘭國家獲得的伊爾76運輸機,且這些運輸機大多數屬于二手機型,數量還不足30架。很顯然,光靠這些數量有限,且老舊的伊爾76戰略運輸機根本無法滿足我國空軍的需求。
我國空軍伊爾76
在此背景下,我國必須發展屬于自己的戰略運輸機,從根本上解決戰略運輸機空白,兵力戰略投送能力弱等一系列問題,以加強解放軍的戰略兵力投送能力和戰略支援能力。這才有了今天的運20“鯤鵬”大型軍用運輸機,2013年1月26日我國研究制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開展大型軍用運輸機研制的國家。2017年11月10日,空軍發言人表示運-20已列裝部隊,并已經開展編隊訓練,標志著運20運輸機正式列裝部隊,運20的研制取得成功,我國空軍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大型軍用運輸機。
運20運輸機馳援武漢
2021年2月13日,國產運20首次執行非戰爭任務,飛赴武漢,多架運20、伊爾76、運9等飛赴武漢天河機場,運送大批軍隊醫護人員及物資馳援武漢。同年4月,應巴基斯坦、緬甸、老撾等國軍隊請求,我國人民解放軍于4月24日派空軍飛機向上述三國軍隊緊急援助核酸檢測試劑盒、防護服等疫情防控物資。不久后,國防部公布的圖片顯示,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亮相,機艙里裝滿了運往巴基斯坦的物資,這是運20首次赴國外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
運20降落在巴基斯坦
除此之外,運20運輸機還多次搭載軍方人員前往俄羅斯執行軍事運輸任務,如去年8月9日,北部戰區某部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1”的130多名官兵,搭乘空軍運-20運輸機,從沈陽桃仙機場起飛,中轉烏魯木齊,前往俄羅斯。所以,我國空軍用實際行動證明,運20已經大規模成軍,具備執行常態化的軍事或非軍事運輸任務的能力。據外界估計,運20的年產量可能在20-30架之間,加上服役這么多年,運20的裝備數量截至目前保守可能已經達到了80架左右,如果算上依舊在服役的伊爾76運輸機,我國大型運輸機的規模可能已經超過100架,成為僅次于美俄的第三大空中戰略投送力量。
運20運輸機降落在俄羅斯
那么相較于世界第一的外國空軍,我國的空中戰略運輸力量與外國之間到底還差多少呢?我們都知道,外國軍隊的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各地,同時二戰結束后外國還曾不遠萬里發動機數次局部戰爭,包括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而支撐外國不遠萬里發動機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運輸機。例如在海灣戰爭“沙漠盾牌”行動期間,美軍完成了由600多艘船只和10000多架次飛機運送的50多萬人員和上1200萬噸物資在戰區內的裝卸、分發和運輸。
外國空軍運輸機梯隊
其中包括來自空軍后備隊、國民警衛隊和民用后備航空隊的近150架C130型運輸機。由于緊迫的部署要求和繁重的運送任務,在第一階段內,部署至海灣的96架C130運輸機就飛行了8000多架次,飛行時間接近2萬小時。如果按照每架C130運輸機每架次運輸15噸物資來計算,光是第一階段這些C130運輸機在空襲開始前就運輸機了超過12萬噸的物資,空襲開始后,為了將物資源源不斷分配到不同基地去,一個后方整備區機場平均每7分鐘便有一架C130運輸機起降,繁忙的物資運輸機是美軍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環。
C17運輸機
在整個海灣戰爭中,有50萬人的士兵通過空中運輸抵達作戰區域,有超過55萬噸的物資是通過空中力量進行運輸的。其中參與運輸的C130運輸機約為150架,C5“銀河”運輸機118架,C141運輸機195架,還有部分民航客機或運輸機,總動員飛機數量大約500架。龐大的運輸機梯隊,成為了支撐美軍作戰的重要一部分。所以,在現代戰爭當中,運輸機梯隊的強弱就能能直接體現出一支軍隊的跨區域作戰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C5運輸機
從規模上來看,外國空軍現擁有各類運輸機大約697架,其中包括其中C-5A/B/C/M“銀河”系列運輸機48架,C-17A“huan球霸王”222架、C-130H/J“大力神”325架,以及部分LC-130H“大力神”、C-20B/H“灣流”、C-21A“利爾噴氣”、C-32A/B“空軍2號”等運輸機,這些運輸機當中C5、C17和C130運輸機構成了當今外國空軍空中運輸橋梁的絕對主力。其中200噸級及以上的運輸機數量為270架。
運20運輸機
而我國只擁有200噸級的運20“鯤鵬”和伊爾76兩型大型運輸機大約為100架左右。所以,從空中戰略運輸機力量上來看,我國和外國之間的差距大約為170架左右。且我國沒有像C-5“銀河”系列這樣的超大型運輸機,C-17A“huan球霸王”的運輸能力也要略強于運20“鯤鵬”和伊爾76。未來,為提升我國空軍的戰略運輸能力,我國還將進一步加速運20“鯤鵬”的生產速度,預計會生產200-300架左右,同時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300噸級和400噸級的運輸機,屆時我國空軍也將全面完成轉型,成為一支強大的戰略空軍。同時也將在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救援等緊急情況中發揮重要作用。
(潛望者2021年8月22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