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發文人 譚志娟 北京報道
“我們企業自去年三季度到現在,FR4板材供應商及銅箔已進行多次漲價,其中,銅箔銅球漲幅高達40%以上。”日前,珠海一家大型跨國電子企業的負責人接受《我國經營報》發文人如此坦言道。
發文人注意到,目前原材料市場是“漲聲一片”,這從2月份價格指數繼續高位運行可見: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影響,本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6.7%,連續4個月高于60.0%。從行業情況看,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均超過70.0%,企業采購成本壓力持續加大。同時,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助推出廠價格上升,本月出廠價格指數高于上月1.3個百分點,為58.5%,是近期較高水平。
受訪企業界專家對《我國經營報》發文人表示,此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主要有需求拉動與價格剛性因素作用等多方面的原因,這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也讓企業承壓。而中小企業化解原材料漲價的壓力,既需要自身積極的作為,同時也需要政府及金融機構提供幫扶。
企業承壓
受訪企業坦言,此輪原材料價格上漲令他們承壓。
“我們企業總計主材料成本漲幅約24%,PCB(印刷線路板)總成本漲幅約10%~15%,目前公司承受了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并造成一定的虧損。”上述珠海跨國電子企業負責人對發文人說。該企業主要生產PCB(印刷線路板)。
東莞市希樂玩具有限公司負責人陸利明接受《我國經營報》發文人采訪時也同樣表示,“原材料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同時也會影響接單。因為原材料上漲,產品的新報價也隨著調高,但有些客戶沒辦法接受調高后的新報價。”
在原材料上漲方面,陸利明還向發文人介紹,“我們企業原材料上漲了很多,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0%左右,尤其是棉花原材料上漲較多,因為去年年底時棉花是6400元/噸,現在卻漲到了7800元/噸;其他滌綸材料也都是普遍上漲。”
不僅棉花上漲,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導致玩具原料價格也上升。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開始以來持續走強。有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2月26日,布倫特和WTI油價分別收于每桶66.13美元和61.50美元。自2021年11月6日之后的三個多月里,布倫特和WTI漲勢如虹,幅度已高達2/3左右。
另據媒體報道稱,近期,合肥美的電冰箱有限公司發布漲價通知函,稱由于原材料持續上漲,決定自3月1日起,對美的冰箱產品價格體系上調10%至15%。這是2021年第一家宣布漲價的家電企業。由于有色金屬等周期性產品價格上漲,家電行業面臨漲價壓力。
對于原材料上漲的現象,我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接受《我國經營報》發文人采訪時分析說,“原材料價格上漲存在多方面原因:一是需求拉動,由于國內外需求強勁恢復,我國企業的原材料需求顯著增長,客觀上拉動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二是價格剛性因素作用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如勞動力價格的剛性上漲;三是CPI的持續增長向原材料領域的傳導,推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四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傳導至中下游,導致中下游原材料價格相應上漲;五是受跟風、炒作情緒影響而導致部分原材料上漲。”
劉興國同時還表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表現為四種類型:一是自身受外部因素變化影響而上漲;二是由于價格傳導而上漲;三是跟風上漲;四是炒作性上漲。近期原材料價格幾乎是普遍上漲,而且漲幅較大;總體上看,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各種因素似乎都在發生作用,四種類型的價格上漲都有存在。
原材料上漲對企業有哪些影響?劉興國向發文人分析表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直接影響。在獲利動機的驅使下,企業總是希望能夠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向后傳導給用戶,但這一想法是否可實現,取決于企業對產品價格的掌控能力。” 劉興國還進一步解釋說,“在當前總體供應過剩的市場環境下,產品市場競爭壓力大,企業調漲價格的難度很大,也就意味著企業很難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不利影響傳導給用戶;因而受此影響,企業的盈利空間將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被壓縮。”
需多方應對
發文人采訪獲悉,原材料上漲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比大企業大。
劉興國對發文人分析,“大企業可以借助加強成本管理,或是借助成本節約型技術進步,來緩沖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小企業則很難在成本管理與技術進步方面有所作為。因此,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帶給中小企業的沖擊,要遠大于大企業。”
不過,也有業界專家認為,對于行業龍頭企業,漲價可能對于業績影響不大,但可能讓中小企業承壓。 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較上月有放緩的跡象。官方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景氣水平保持穩定。大型企業PMI為52.2%,較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表明大型企業保持平穩擴張。但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6%和48.3%,比上月回落1.8和1.1個百分點,均低于臨界點。
同樣,2月8~10日和18~20日期間,渣打銀行對全國逾500家中小企業開展月度中小企業調研結果顯示,中小企業經營活動有所放緩。2月渣打我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由1月的52.3放緩至51.5,增長動能指數由6.5降至2.9。
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如何化解此輪原材料上漲的壓力?
劉興國建議,“中小企業化解原材料漲價的壓力,既需要自身積極作為,更需要政府及金融機構提供幫扶。”
劉興國進一步向發文人指出,“企業自身作為的方面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自身要想方設法挖掘內部成本節約的潛力,盡可能實現成本的節約;二是從設計角度著手,尋找可替代的低成本原材料;三是探索推進產品升級,以深加工和高價值化,應對成本上漲壓力。”
在應對措施上,上述珠海大型跨國電子企業的負責人向發文人介紹說,“本來我們PCB行業,現在利潤空間比較小,而競爭比較大,目前我們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要求我們企業的銷售人員嚴控負毛利的訂單。”
劉興國還建議,“政府與金融機構幫扶方面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繼續推出減稅降費方面的新舉措,尤其是需要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結構性的減稅降費舉措;二是降低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擴大普惠性貸款規模,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三是采取刺激市場有效需求、穩定產業鏈方面的政策舉措,如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協調產業鏈上大企業適當向中小企業讓利;四是采取必要的市場穩定措施,對原材料市場的不合理漲價行為實施干預。”
(編輯:孟慶偉 校對:彭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