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卡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基于成本上漲及市場需求。”某上市紙企高管在接受《我國經營報》發文人采訪時表示,但大幅度的上漲得益于白卡紙市場“定價權的統一”。當下,金光紙業(我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PP(我國)”)、晨鳴紙業和萬國太陽占據8成白卡紙市場份額,APP(我國)獨占5成,其似乎具備白卡紙定價權。
發文人注意到, APP(我國)在今年第一季度通過旗下寧波亞洲紙管紙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管箱”)及博匯集團增持競爭對手晨鳴紙業及太陽紙業(太陽紙業與萬國太陽同一實控人為太陽集團)股票,其持股權總量分別達到3.89%和4.38%。
對于上述增持行為,發文人聯系APP(我國)方面采訪,截至發稿未獲回復。太陽紙業證券部人士向發文人表示,目前來看,APP(我國)購買公司股票是一種商業投機行為,是其看好公司潛力。從現在APP(我國)的整體持股看還沒到舉牌(持股5%)的界線,公司不方便作出解釋。
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認為,就APP(我國)購買競爭對手晨鳴紙業股票而言,APP(我國)在市場份額上占據白卡紙市場“半壁江山”,沒有誰比她更清楚市場的未來走勢,畢竟其市場“定價權”似乎已牢牢掌握。另外,不排除這是其從資本市場來鞏固行業龍頭地位的一種“威懾手段”。
控制價格?
在白卡紙價格持續上漲背后,市場競爭格局已悄然生變。
“白卡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成本上漲及市場需求。”上述上市紙企高管告訴發文人,但大幅度的上漲得益于白卡紙市場“定價權的統一”。
中證鵬元資信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白卡紙總產能約1092萬噸,其中前4家紙企中,APP(我國)產能約312萬噸,博匯紙業約215萬噸,晨鳴紙業約200萬噸,萬國太陽約140萬噸,合計占全國白卡紙總產能的79.40%。
從市場格局來看,自APP(我國)收購博匯紙業后,前者成為國內白卡紙的絕對龍頭。白卡紙市場競爭格局似乎迎來“一家獨大”的局面。
2021年9月,APP(我國)要約收購博匯紙業股份交割完成,其合計持有博匯紙業48.84%股權,成為博匯紙業的實際控制人;同年10月14日,博匯紙業公布了董事會和監事會換屆事項,APP(我國)派管理層入駐博匯紙業。
在上述股份交割完成前的6月底,APP(我國)對博匯紙業收購的項目通過國家反壟斷調查。當時,其白卡紙價格為5100元/噸;7月,博匯白卡紙均價環比上漲300元/噸;兩個月后,博匯紙業白卡紙價格已經達到了6400元/噸;到了2021年初,其價格已經漲至750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25日,國內幾大紙業龍頭紛紛發布漲價函,宣布2~3月份將連漲500元/噸,新一波的漲價潮再度來臨。其中,博匯紙業方面表示,受營運成本及各種原物料大幅漲價影響,定于2021年1月26日起,“白卡/銅版卡/食品卡”系列產品漲價500元/噸。
自2021年2月26日起,白卡紙再次調漲500元/噸;3月1日,白卡紙市場突然再次發力漲價,博匯紙業漲價1000元/噸。至此,白卡紙價格進入萬元時代。
發文人了解到,2021年2月底,紙廠方面陸續開始接3月新單,簽單價格較前期提漲500元/噸。然而3月初較2月接單價格漲幅由原定的500元/噸擴大到1800元/噸附近,其中APP(我國)旗下廣西金桂紙業上調1800元/噸。這使主流品牌白卡紙報價達到1萬元/噸。
在此因素影響下,今年第一季度博匯紙業、晨鳴紙業、太陽紙業等相關上市企業的股價及業績大幅增長。
2021年4月19日,晨鳴紙業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06億元,同比增長67.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79億元,同比增長481.42%,增幅接近5倍。博匯紙業披露的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其實現營收40.53億元,同比增長55.49%,歸母凈利潤8.11億元,同比增長337.24%,扣非凈利潤8.08億元,同比增長344.83%。4月29日,太陽紙業發布的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約76.43億元,同比增長37.66%;凈利潤約11.08億元,同比增長106.71%。
股價方面,就晨鳴紙業而言,2021年9月30日晨鳴紙業開盤股價為5.45元/股,截至2021年5月26日,其收盤價為10.89元/股,期間股價最高發生在4月9日,達到了12.5元/股左右。
“白卡紙企業受益于2021年1月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升級版‘限塑令’,即《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業內人士向發文人分析稱,該政策明確規定,2021年底多地全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政策實施后,以紙代塑的主要產品白卡紙成為“搶手貨”,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表現異常顯眼。例如,在餐飲外賣使用的餐盒、與食品接觸的紙袋等領域,白卡紙就成為可選擇的替代品之一。
資本博弈
發文人注意到,2021年9月,APP(我國)收購博匯紙業完成后,于2021年第四季度通過旗下寧波管箱進入晨鳴紙業和太陽紙業前十大股東,分別持有0.62%和2.08%股權。此后,今年第一季度,APP(我國)再次通過寧波管箱及博匯集團增持了晨鳴紙業及太陽紙業股票,其持股比例分別達到3.89%和4.38%。
2021年3月31日,針對APP(我國)增持股票問題,晨鳴紙業董事會秘書袁西坤在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為地方國有企業,實控人為地方政府,股權結構穩定。當前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尤其是白卡、銅版、文化紙等主要紙種,隨著下游需求復蘇,主要紙種落實提價,行業景氣度上升,產業投資者更懂得行業內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具有優勢;公司也時刻關注股東持股變動情況,隨時應對。”
宋清輝表示,從購買太陽紙業及晨鳴紙業股票來看,不排除是APP(我國)從資本市場來鞏固其行業龍頭地位的一種“威懾手段”。去年,APP(我國)收購競爭對手博匯紙業,使其一度占領5成市場的資本運作還歷歷在目。
時間撥回到2018年,彼時,白卡紙掀起價格戰。博匯紙業不斷增產擴張市場份額,APP(我國)采取“反制”措施,實行滿產滿銷策略。紙價從2018年4月的6600~6700元/噸高點一直下跌,跌到2019年1月的4950元/噸后開始企穩。
不過,這種簡單粗暴的價格戰沒有贏家。此后,APP(我國)開啟收購博匯紙業戰略。從2019年6月20日,APP(我國)旗下的寧波管箱首次舉牌博匯紙業,在短短不足5個月時間里寧波管箱便完成了第四輪舉牌,耗資超過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月6日,APP(我國)與實控人楊延良、李秀榮夫婦就博匯集團100.00%股權轉讓事項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倘若收購完成,APP(我國)及其一致行動人將直接和間接持有博匯紙業48.84%股份。2021年8月27日博匯紙業發布的公告顯示,其實際控制人由楊延良變更為黃志源(APP(我國)董事長)。
下游承壓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半年來紙價上漲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這必然會對以紙張為主要承印材料的印刷包裝企業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尤其是對前期以低價低利潤搶占市場的企業。
有打印店老板表示,紙價連續上漲,印刷價格卻保持不變,這讓他們的利潤越來越低,現在利潤點已經降低了差不多30%。
事實上,此前紙業等化工原材料價格暴漲的態勢,已引發外界關注。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帶來了關于防止原材料暴漲維護“六穩”“六保”的提案。
上述提案提到,進入春節假期后,原材料價格繼續以20%~30%的幅度瘋狂跳漲。
提案內容顯示,傳統制造業材料成本占比超過70%~80%是常態,原材料惡性漲價讓中小企業苦不堪言,讓“六穩”“六保”面臨極大壓力。“中小企業主訴苦生產材料都在漲價,下游客戶又不愿意提價,日子特別難過。有些材料是壟斷性的賣方市場,一級比一級漲得猛,偏離了正常價格,導致成本價還高出產品售價,部分企業選擇退單賠償,部分企業接單價格包不住成本,陷入困境。”
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告訴發文人,白卡紙持續的價格上漲,對下游企業(包裝廠、印刷廠)來說也是很大的成本壓力,最后有可能由消費者來買單。“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可能要多花一部分的錢在包裝上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