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青醫生,請問能聽到嗎?”“可以的,您說。”“麻煩做一個心尖四腔切面檢查”“對,在這個位置稍微停一下”……
在距離深圳3000公里之外的西藏察隅縣人民醫院的診室內,超聲醫生澤仁德青正熟練地在一名患者的身上滑動探頭,同時聚精會神地緊盯著電腦,等候著屏幕那頭的進一步指導。
藏族老人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陳明,坐在5G遠程B超中心內,對邁瑞醫療的瑞影云++平臺實時傳輸的超聲圖像進行檢查。
圖說2:西藏察隅縣人民醫院超聲醫生正接受遠程指導 邁瑞醫療 供圖
這個來自察隅的問診,是面向一位年近80歲的藏族老人。多年來他的心臟一直都有不適,但由于當地醫療服務水平較低,能檢測出有異常但無法確認具體是什么問題,加上又不是急性病痛,就這樣擱置了。
在瑞影云++平臺介入后,陳明主任讓澤仁德青先做腹部超聲,再做心臟超聲,最后進行專家聯合會診。
通過對病患實時圖像的研判分析,專家組發現其存在大的心臟房間隔缺損,懷疑患有復雜性先天心臟病,這為接下來的對癥治療決策提供了及時、有力的依據。
遠程醫療平臺的出現,為青藏高原的民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就醫平臺,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圖1:深圳與察隅的超聲醫生正在連線會診 邁瑞醫療 供圖
察隅位于西藏東南部,毗鄰印度、緬甸,是我國的邊境縣之一。這里平均海拔超過2800米,山高谷深,道路險阻,曾是我國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之一。
近年來,在察隅縣委縣政府、縣衛健委與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援藏工作組開展精準醫療扶貧工作,架起了一條跨越3000公里的醫療天路,將察隅和深圳的優質醫療資源連接起來,把溫暖送到邊疆。
深圳醫生和深圳設備搭起新“天路”
來自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超聲科的賈潁輝,是深圳援藏扶貧察隅的醫生之一。來到察隅后,當地險惡的交通環境令她感慨萬千。
圖說3:寶安人民醫院超聲醫生賈潁輝為當地醫生傳授知識 邁瑞醫療供圖
“察隅縣人民醫院曾經是當地人民認為的轉診醫院,從察隅到林芝,距離500多公里,開車需要馬不停蹄12小時才能到達,還得翻越兩座高山,許多人在轉診途中都要了命”。賈潁輝切身地體會到當地醫療資源缺乏,老百姓看病就醫非常不便的困難。
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制訂了對口幫扶察隅縣人民醫院臨床醫生的培訓計劃。賈潁輝等人來到當地后,手把手地“傳幫帶教”察隅縣醫護人員,輸入了扎實、先進的技術與臨床經驗,這樣的“結對子”幫扶有助于培養當地的醫療與衛生人才。
這些年來,深圳援藏醫療專家們扎根當地,依托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院等平臺的搭建,使偏遠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水平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察隅縣人民醫院的超聲醫生,每個月大概要做100個病人的超聲檢查,在打圖取得滿意的圖像后,通過瑞影云++平臺上傳到臨床科室;3000公里外,寶安人民醫院的醫生就可以看到完全實時的動態,包括操作手法、圖像、音視頻等,畫面清晰且不存在延時、卡頓,非常方便地進行研判診療。
“邁瑞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陳明表示,“現在我們有10余個對接點,每個點跟寶安人民醫院同時把瑞影云++平臺打開,就能在屏幕上互聯互通,我們可以實時截取圖像或錄制視頻,察隅縣的醫生在我們的指導下完成操作、診斷、出具報告,給西藏的老百姓會診”。
科技賦能緩解資源配置不均問題
“得益于5G通信、AI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的賦能,我們將醫院、社康、家庭等不同的醫療服務場景有機、無縫地連接,為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集團)副院長李宏濤說道。
隨著互聯網+醫療模式的發展與遠程醫療服務的推廣實施,基于瑞影云++平臺的遠程診療方式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不同地域、不同醫療機構之間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大大提升了基層醫院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
截至目前,基于邁瑞遠程影像平臺瑞影云++,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已成功開展互聯約5萬次,超聲影像實時會診病例超2千人次。作為互聯網醫院的“標兵”,寶安人民醫院(集團)9大平臺診療服務已惠及全國100萬余人次。
從廣東深圳到西藏察隅,從東部沿海到邊陲高原,像這樣打破時間、空間界限,實現生命互聯的“醫療天路”在我國還有很多。目前,瑞影云++平臺已覆蓋我國超過20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新疆和西藏。
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使基層醫院的服務基本實現與大醫院“同質化”,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優質生命關懷,這對分級診療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撰文】李榮華
【通訊員】林思穎
【圖片】受訪者邁瑞醫療提供
【作者】 李榮華
大灣區創投前線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