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坯布進倉時間推算,5天內生產統一按加快生產,3天內生產統一按特快生產,特快加0.2元/米,加快加0.1元/米。”這是近期江浙地區一家染廠發布的一張另類的染費漲價通知單。
今年三月伴隨著紡織原料、面料等各種漲價聲中,沉寂了近一年的染費價格也迎來了久違的上漲,上調幅度普遍在0.02-0.2元/米不等。這波漲勢完全在意料之中,一方面是染費幾乎一年都沒有動過了,另一方面就是年初的訂單數量超乎以往。但市場對這波漲勢還沒有完全消化,染費的第二波上漲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染廠在訂單忙碌擁擠的情況下,出現“加急”“加快”“特快”“飛快”等各種加快生產的加費項目是合情合理的。但以時間為限,一刀切地制定收費標準還是比較少見的。按照上文染廠的規定,三天內訂單要想生產,染費就要增加0.2元/米,五天內生產染費就要增加0.1元/米。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想染費加錢只能選擇5天之后生產,但話說回來,如果一直不斷地有其他客戶在“加急”生產,等待的時間可能遠不止5天,最后不得不選擇出錢加快生產。
最終所有客戶的訂單生產可能都逃脫不了額外的“加急”費用,染廠也就達到了上調染費的目的。并且這波上漲不看工藝、不看染缸、不看面料,完全以時間為標準。前期普漲0.02元/米的不少常規面料,這波直接漲到了0.1-0.2元/米,上漲幅度遠超前期。不過目前的市場行情也是支持染廠上調染費的。
訂單量遠超染廠產能
染費能夠上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印染市場行情很好,以往任何一次染費上調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近期的印染市場也是如此。只有染廠的訂單量超過產能,才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染廠才能掌握染費話語權。
目前染廠里訂單排隊的現象十分常見,部分染廠壓卡十幾天也不在少數。江浙地區一家染廠這兩天已經有1000萬米坯布在排隊等生產,每日的產能只有40萬米。在沒有后續訂單新增的情況下,消化這1000萬米面料需要25天。也就是說后面再有訂單進廠,可能需要排隊超過25天。
染廠訂單的持續暴增,讓車間里放布的“桶車”都開始緊張起來,部分染廠甚至需要花錢去購買,染廠的訂單情況由此可見一斑。另外,不僅僅是染廠行情較好,給了染廠漲價的動力,近期上游染料成本的上調也促使印染廠必須將染費上調提上日程了。
染料成本持續上漲
今年以來,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市場進入上行通道,尤其是分散染料價格漲幅較大。截至3月中旬,分散黑ECT300%大品牌含稅出廠價格由1月1日的2.5萬元/噸上漲至4萬元/噸,漲幅50%;分散深藍HGL200%價格由1月1日的2.8萬元/噸上漲至4.2萬元/噸,漲幅50%;分散深藍HGL150%價格由2.3萬元/噸上漲至3.3萬元/噸,漲幅43.5%。并且當前大型分散染料企業庫存水平處于近3年新低。經調研,龍盛、閏土股份、吉華集團等企業都在忙著交貨,并出現了產品延期交貨甚至斷貨的現象。
上游染料價格以接近50%的漲幅在持續上調,還有些供不應求,下游的染費價格保持不動是不可能的。不過類似織造會囤積原料,印染企業也會囤積一定量的染料,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因此目前的染料價格上漲還沒有完全傳導至印染端,過一段時間,染費可能會迎來真正的上調。
染費上漲對于紡織貿易商來說并不容易接受,畢竟目前面料成品的利潤普遍都在10%左右,不少面料的直接利潤不足1元/米,染費的一次上調就吞噬了10%-20%的利潤。但染費上漲也是間接說明目前的紡織市場在走好,在一個復蘇的紡織市場里總是不缺乏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