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女士問:離婚后還是很恨前夫怎么辦?
原來,在婚姻存續期間,老公的種種惡行,使她被折磨得重度抑郁,現在一想到過往依然很恨對方。本來平時在外人面前溫柔陽光,工作順利,想不到在婚姻上出了問題。雖然在意識層面知道要放過對方,才能放過自己,但就是做不到,控制不住。
與楊女士有同樣心理的人不少,他們不禁要問:在婚姻中受傷,“被迫”離婚的人,還能收獲幸福嗎?
答案是:幸福與否與離不離婚沒有太大關系。只要能保持自我覺察,一直成長,再大的創傷也能被療愈。
重新認識自己的創傷
人在進入親密關系時,往往會觸發一種叫“退行”的心理機制,內在某些部分,退回到童年或更早。形成這種狀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當初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企圖在新的關系里獲得安慰。
蕓在小的時候父親工作很忙,基本沒有時間陪她,其童年的愿望就是爸爸可以和自己一起玩,或像別的家長那樣輔導作業。參加工作后遇到一位男士,很認真地在教她,團建時還照顧她,這兩個細節讓她非常感動,認為自己遇到了愛情。
人們在選擇伴侶時,往往都被原生家庭所影響。去選擇那些和最初的記憶相似或相反的另一半,我們無意識地用當年孩子的目光進入一段關系,內心最柔軟和脆弱的一面也會全然暴露出來。如果受到傷害,痛苦也更為強烈。
當在親密關系中退行時,我們內心的需求會投射出去,想要得到滿足。部分個體在婚戀中,都會尋找那最初的依戀,當目的達成時,就會體驗到幸福感。但如果在婚姻中受到傷害,就會激發最初的焦慮和恐懼,嬰兒般的無助結合成人的恨意,開始不相信這個世界,對周圍的環境或他人開始解讀出迫害的信號,然后做出相應的行為,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對于前任,這個曾經依戀但又傷害過自己的男人,內心會經歷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過往的依戀和當下依戀的碎片會制造羞恥感,部分恨意的原因是為了回避焦慮。如果強行切斷這部分心境,個體不是生活變成了一潭死水,就是把這部分能量轉向自身,攻擊自己,導致抑郁。新傷口觸發了舊傷口,最原始的痛苦在理智無法觸及的地方噴涌而出。
當鏈接再次發生
當再次和他人發生鏈接的時候,一切似乎都變了。
內在那個認為世界是安全的嬰兒,被最初的焦慮侵襲,開始在關系中搜索危險的信號,或是擔心兩人過于親密之后,關系會因為各種原因“死亡”,這是潛意識的自我保護。這會導致之前可以“容忍”的事情,在當下的關系中,難以承受。
梅的前夫喜歡喝酒,每次喝醉后會隨地嘔吐,她雖然心里不滿,但還是默默地收拾干凈。后來因為男方出軌離婚,在和新男友相處時,有一次發現對方喝多吐了,梅立刻提出分手。
在之前婚姻中不堪和痛苦的回憶,只要在當下的關系搜索到一點味道,就會觸發舊傷口,導致關系破裂。
或是預先提出很多條件,企圖通過實際外在的標準,來建立安全感。那些離婚后,單獨撫養子女的女性,會本能地將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排列在第一位,當進入新戀情后,這種鏈接就會優先于和男友或丈夫的鏈接。如果對方也是這種狀態,兩人之間即使再親密,但遇到實際的問題,就會觸發沖突。這就是過往的家庭系統,對當下關系的無形影響。
幸福的可能
那么,離婚后如何進入一段新的關系?如何理解和療愈自己,用更好的狀態收獲幸福?
1.理解需求
當在親密關系中受到傷害時,退行的我們往往會固著在某種狀態。
部分女性會驚嘆自己在離婚后為什么變“幼稚”了,是因為我們曾經把某些需求置放到對方身上,尋求滿足,所以人們常常會把對方稱之為另一半。
當需求被生活中的變動“攻擊”時,創傷就出現了,就好像在商場和父母一起買禮物的小孩,突然和父母走失,無助地停留在原地。
可以嘗試覺察,自己內在有哪些部分,是要對方去滋養的,而過往的生活模式,是否圍繞這些需求建立的,但不斷地受挫,讓人產生恨意和不滿,此時正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候,去理解自己當下對需求的表達方式。
2.表達方式
人對自己需求的表達一般有以下幾種:首先是語言傾訴;其次是情緒表達,當外界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回應時,會產生憤怒或委屈;再者是通過制造某種氛圍,用無聲的語言去告訴對方,我們都有和他人相處時,氣場突然變化的體驗;最后是身體的方式,如:通過自己的疲憊或某些軀體癥狀,來尋求照顧和安慰。
離婚后的創傷,有部分情況是內在那個嬰兒的部分受挫了,所以會有一些嬰兒化的需要,而且難以被語言層面覺察。
外在的表現常常是遇到新的關系時,只要感覺不對勁就立刻回避,意識層面為了配合這種需求,會制造許多合理的說辭。如:沒有眼緣,或感覺對方不像過日子的人。
當這些感覺涌現時,我們往往會遵從一個比較浪漫的說法:“跟隨自己的心”,目前心理學方面的教育,也是不斷地認可這個態度。
此時,分辨這種感受的方法之一,是去覺察背后驅動的情緒,是否是恐懼感。優先理解自己內在的部分,我們之所以恨,是因為還想通過這種方式,和前任繼續鏈接,這是嬰兒期心理的殘留,在潛意識里還想保留這段關系,害怕面對關系的“死亡”,理解就是療愈的開始。
3.關于恨意和邊界
首先,可以去接納自己對前任的恨,這幾乎是所有人都有可能產生的情緒。
如果一邊痛恨,同時又認為這種心境不好、不堅強、能量等級很低,那才是真正的痛苦。但不要被恨意束縛,嘗試帶著這份真實的恨意生活,重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模式。
在此基礎上,通過自我成長,在各種關系中不斷覺察,去遇見合適的人。修通了潛意識的種種情緒和防御后,當發生新的情感鏈接時,可以在意識層面去建立一些邊界。
尤其是那些帶著孩子進入一段親密關系的情況,可以真誠地溝通,并商量雙方對于子女和當下戀情或婚姻中的付出和界限,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況,先有的鏈接和新的鏈接同時存在,甚至還可能會孕育新的生命。這幾個方面會有某種動態的平衡,感謝對方的付出,并嘗試在其他方面去貢獻自己符合實際情況的付出。
來源:我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