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漫長的煎熬,終于“出伏”了!這意味著我們告別了苦夏,但是別高興太早——我國大部分地區白日氣溫仍將“3”字當頭。
老話說出伏以后“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秋天向來被稱為多事之秋,三伏天后的秋老虎,“咬人”可也兇得慌!
秋老虎的兇猛,不輸三伏天
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熱的高溫天氣,一般因地域差異持續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
這種回熱天氣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歐洲稱之為 “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 “印第安夏”天氣。
智慧的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根據歷年的經驗,總結出了“二十四個秋老虎”,這意思是說,每年的立秋當天如果沒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樣是很熱的,就把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個秋老虎,今年的立秋,是艷陽高照,所以出伏后注定是涼快不了。
秋老虎期間,雖然早晚較涼,但白天仍舊熱浪襲人,再加上空氣中水分減少,相對濕度下降,很多與干燥有關的疾病會高發,從中醫角度來講就是"秋燥",主要表現是皮膚干燥、眼干裂、舌紅少津、小便赤黃、大便干結、痰中帶血絲,有的人會生出口瘡,或者出現咽喉腫痛等癥狀。
秋老虎帶來的秋燥,更嚴重的是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舊病復發,燥邪入侵,不論是對健康人還是有慢性疾病的人,都有威脅。
秋老虎過不好,生病少不了
心血管病
一不小心要人命
“秋老虎”這種悶熱、高溫天氣,會使人體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高溫環境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
所以一定要注意補水,少量多次,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基礎的中老年群體,盡量避免正午外出。
腸炎
不注意很遭罪
“秋老虎”這段時間,人體消化功能變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同時,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的繁殖,因而腹瀉、腸炎成為“秋老虎”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此時除了少吃生冷,還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制劑構建腸道微生態,增加腸道里的“有益菌”。
肺炎
正當全年高發時
在“秋老虎”這種悶熱天氣里,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季節交替、高溫多雨的天氣使人免疫力低下,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身體適應性差,是誘發呼吸道感染、導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建議大家少開空調,多吹自然風,平時飲食注意潤肺養肺。
風燥感冒
嘴巴鼻子干巴巴
由夏入秋,悶熱潮濕的天氣變得干燥,也是風燥感冒的高發期。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癥狀,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干”,咽喉干、嗓子緊,連咳嗽都是干咳沒有痰,這時候就得多喝溫熱的水。
紅眼病
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紅眼病又稱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秋老虎”時節最容易導致的眼部疾病,一人感染紅眼病全家遭殃。
“紅眼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紅眼病,要避免共用毛巾、手帕、臉盆。
順時養生,要多吃 “潤”食
想在吃上打敗“秋老虎”,要記住一句話:“吃果不吃瓜!吃蜜不吃辣!”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立秋后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蘋果、葡萄、龍眼、梨等。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是中醫古訓,立秋后盡量少吃蔥、姜、蒜、韭等容易上火的辛味之品,多吃酸蜜的東西,一說到酸的東西,咱們嘴里的津液就開始分泌,津液就是除燥的好東西。
秋燥傷肺,耗人津液,中醫認為,肺為“嬌臟”,不耐寒熱,通過鼻與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傷。
“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干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因此還要多吃白色食物潤一潤!
蓮 藕
蓮藕新鮮白嫩,含水量足、含糖量低而含鐵量高,鮮藕生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熟吃能夠養血補虛。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欲缺乏的保健食物,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
山 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是極好的“食物藥”,她是入肺、健脾、補腎的佳品。山藥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潤肺止咳的功能。
鴨 肉
鴨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適合體內有熱毒、易上火的人食用。
百 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解渴、止咳止血、開胃安神的作用,還可以多吃一些銀耳、荸薺。
“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秋老虎正是發威的時候,寒寒熱熱不勝防,入秋養生不白忙,順時養生是幾千年來我國百姓親身經歷的總結,希望大家順應時節健康度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