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化州,一位超市老板在商鋪后面的倉庫中發現蛇的蹤跡。自行處理了兩條后發現蛇越來越多,便找來消防員幫忙。消防員花了兩小時又揪出了14條眼鏡蛇幼蛇,但始終沒有找到大蛇。因此擴大了搜索范圍,對周邊一些商鋪以及屋外一些可疑點進行排查,確定無蛇蹤影后才收隊。
不過,周圍的人依舊表現出擔憂,害怕大蛇發現小蛇不見了會對周圍的人進行報復。
人類的擔憂
捕蛇結束后當地有人表示:身邊有朋友曾經打死過一條蛇,結果隔三差五家里就出現不同的蛇,而且有時候一下來了兩三條,還全都是大蛇。在這期間他曾回老家,原本老家房子從未出現過蛇,結果他回去后一兩天,出現了一條大蛇。
還有人表示:當地(廣東)曾出過一個新聞,一個“蛇”飯店料理蛇的廚師,一次切下眼鏡蛇的蛇頭后,便去處理蛇身,忘記將蛇頭扔進垃圾桶。飯店老板娘來到后廚順手處理廚余時,蛇頭竟然“復活”了,一口咬住她手指。老板娘頓時出現手指麻木,四肢無力的情況,到醫院打了血清才好轉。
此外,還有一些人更是搬出了“神話傳說”。這里先給出答案:大蛇不會復仇!上面當地人描述的事情也的確有過,但另有玄機,下面我們用科學來揭開背后的真相。
蛇的報復?
趕走蛇引來更多的蛇,其實是蛇想要“交尾”。蛇處于發情期時,身上會分泌出吸引異性的信息素(會揮發、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如果在此刻接觸蛇,無論蛇死或沒死,人身上都很容易沾染上信息素。蛇的嗅覺非常靈敏,因此就有一些蛇不遠千里,前仆后繼地前來尋求“交尾”,便出現了“人到哪,蛇到哪”的假象。
蛇頭“復活”咬人則是因為大腦不發達。哺乳動物的動作指令大多由大腦支配,因為我們的腦容量相對較大存在更多的中樞神經。而爬行動物腦容量小,神經主要分布在全身各處,她們行動時經常“不過腦子”受局部神經所控制,很容易出現條件反射。
例如,大夫會拿小錘子錘膝蓋,正常人會本能出現踢腿動作。因為人類的“膝跳反射”只需經過脊髓神經,不需要經過大腦。蛇頭與蛇身分開后,身體依然會扭動就是受局部神經所控制。同樣即使蛇死后分布在蛇頭上的大量神經,短期內還具備活性。當老板娘觸碰到蛇頭,蛇基于自發地神經反射不自覺地咬了上去并釋放了毒液。所以這是蛇“不用過腦子”的一種神經反射現象。
蛇為什么不會報復?
蛇作為冷血動物,大多數都不會養育自己的后代。蛇分胎生與卵生,亞馬遜的森蚺就屬于胎生,小蛇出世后便具備捕食的能力,直接與母親分道揚鑣,而其他大多數蛇主要是卵生。
由于蛇是冷血(變溫)動物,體溫與環境保持一致,無法帶給卵比環境溫度更高的溫暖,所以她們孵卵屬于多此一舉,一般情況下她們會選擇在炎熱的季節產蛋,從而使卵從環境中獲取更多的熱量。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是否在現實或者《動物世界》中,看到過大蛇帶著一群小蛇的溫馨畫面?估計沒有人會回答“有”。因為只有“交尾”時期蛇才會成雙成對出現,還有就是地震等災難才會出現群蛇出動。
在繁殖期,蛇會找到配偶進行交尾,然后各走各的。雌性會找個隱蔽處或洞穴進行產卵,然后就出去捕食。幼蛇破殼前,母蛇偶爾回來看看,臨近破殼前便一去不復返。大多數小蛇破殼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從小獨立生存。母蛇也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不存在報復一說。還有就是母蛇已經走了,也不可能知曉自己孩子被抓走了。
6-8月是廣東最熱的時候,也是蛇卵自行孵化的最佳季節。不過,7-8月雨水充足,近幾年來極端天氣又較為頻繁,暴雨說來就來,臺風屢屢登陸。因此蛇洞很容易被雨水所淹沒,蛇只能尋找高處,隱蔽的位置進行繁衍,而雜亂、陰暗的倉庫就是一個不錯選擇,所以發生了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