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房屋建筑公司還是服裝制造企業,近期原材料價格的飛漲,正在導致她們的成本節節攀升。分析人士指出,從過往歷史來看,這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好兆頭。
瑞信集團首席外國股票策略師古魯布(Jonathan Golub)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通常預示著利潤率的提高。
古魯布追蹤了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并發現利潤率的漲跌走勢與其之前原材料價格的漲跌走勢一致。古魯布使用了一個包括鋅、橡膠、廢鋼和粗麻布在內的大宗商品指數來衡量原材料價格。
古魯布指出,較高的投入成本通常伴隨著廣泛的經濟增長,這使公司可以通過提高售價來轉嫁額外的費用。同樣,工廠設備等固定支出可以均攤給更高的銷售額。
最近很難找到價格沒有上漲的大宗商品了。小麥、銅、木漿、原油和玉米的價格均已從去年春季經濟封鎖時的低谷反彈。木材價格相比疫情前的水平上漲了逾75%。古魯布認為,木材價格高企,以及銅和原油價格上漲,對企業盈利尤其有利。
外國勞工部上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外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了1%。其中,鋼、鐵、工業化學品、柴油和塑料樹脂錄得較大漲幅。該指數同比上漲4.2%,為連續第11個月上升,并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
資管公司Advisors Asset Management首席執行官科利爾(Scott Colyer)表示,得益于各國政府旨在應對疫情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大宗商品和制成品的價格依然有上漲空間。
此外,某些原材料的稀缺性以及供應鏈混亂的情況,也促使采購經理囤積部分所需原材料,這也加大了需求。
疫情期間狂熱的外國房地產市場使得房屋建筑商及其供應商,比如門窗制造商等,能夠在不失去客戶的情況下通過漲價來抵消成本上升的影響。
包裝食品公司Conagra Brands Inc.也告知投資者,為了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他們將提高商品的銷售價格。“歷史記錄表明,當出現行業范圍的、廣泛的投入成本通脹時,市場更容易接受價格調整,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