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已經引發了下游的連鎖反應。
近期,北京一家全屋定制的負責人李成陸續收到了多份漲價通知函,從木板材、螺絲,到玻璃板所需要的材料幾乎都發來了漲價的訊息。
“年前簽的單子都虧了,現在再簽擇期客戶的單子,都要說清楚價格可能有變化,遇到熟客介紹來的,也得多費不少口舌解釋為什么價格更貴折扣更少。”李成愁眉不展。
而大企業已經率先開始了一波漲價,漲幅從每平方米20元到200元不等,一場裝修下來,僅家具的差價就達數千元。
不僅是家裝業,從3月開始,各行各業都感受到了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
美的、奧克斯等家電企業在這個淡季集體宣布漲價,漲幅在10%-15%不等;超市里,一桶40斤裝的金龍魚食用油,從4月的110元漲到了5月的170元。
“這次的原材料漲價跟往常不一樣,漲價時間有點特殊。往年春節后會降價,但此次漲價從2021年底開始上漲,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么長時間的漲價是我們預期不到的,對企業經營有很大的壓力。”小熊電器一位負責人表示。
由于價格上漲,一些小企業訂單越來越難接,即使接到訂單,也不確定能不能盈利。“漲價將會對第二季度產生新的影響,我們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上調銷售價格的舉措消化了原材料漲價的影響,但能不能完全消化有待觀察。”上述小熊電器負責人表示。
此次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波及面廣、幅度大,這引起了高層的重視。5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
瘋狂上漲的“黑色系”
對于大宗商品漲價,最瘋狂的當屬黑色系。
過去一周,以鐵礦石為代表的黑色系大宗商品創下了多個歷史極值。5月10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最高沖至1346.5元/噸,創歷史新高;焦煤主力合約最高達2068元/噸,漲幅突破6%,創歷史新高;螺紋鋼開盤直沖漲停,一度至6208元/噸,創歷史新高;玻璃期貨盤中觸及漲停,最高至2710元/噸,續創歷史新高;滬銅一度漲至78270,刷新2006年5月以來新高,突破近16年記錄;滬鋁主力合約突破20000元大關,續創2008年7月以來的近13年新高……
就連寶潔公司首席運營官喬恩·莫勒也忍不住表示,這是其在寶潔33年來,原材料漲幅最大的一次。
一位鐵礦石貿易商告訴《華夏時報》發文人,現在的行情讓他們充滿了擔憂,即害怕持續上漲錯過最佳盈利期,又害怕價格太高,會迎來一波驟降。
“需求還是有的,但現在有一些鋼鐵廠因為進口鐵礦石價格過高,已經加大了國產鐵精粉的采購。不知道這個行情能持續到什么時候。”上述貿易商表示。
據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趨向復蘇,多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使大宗商品需求回升,銅、鐵礦石、紙漿、原油、木材等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
一些企業由于原材料成本高企,造成訂單驟降。據了解,由于玻璃價格從2021年最低1200元/噸漲到2400多元/噸,價格翻了一番,不少下游客戶都在觀望,導致廣東一家玻璃深加工工廠今年以來難以接到大訂單,只能以零星的小訂單勉強維持。
而一些小企業由于成本控制能力弱,很難獨自消化掉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以至于越接單越虧損,不得不將訂單往外推。這也造成了行業進一步洗牌:議價能力弱的中小企業日子越來越難過,有實力與規模的大型企業憑借議價能力,能鎖定合同價格,保障盈利能力,最終弱者越弱,強者恒強。
有分析指出,這一輪原材料漲價,其實變相推高了行業進入門檻,加速了供應鏈、制造鏈以及產業鏈的份額向龍頭行業快速集中。
而當價格上漲蔓延至消費領域時,對老百姓的生活也造成了影響。
比如,食用油價格上漲明顯。我國豆油和菜油都高度依賴進口,從去年開始,價格都在翻倍地上漲。豆油價格從去年最低4000元/噸漲到了4月的近萬元每噸,僅4月就上漲2.29%;菜油去年5-6月時最低價格為7000元/噸,當前已漲到了12000元/噸左右。各大食用油企業不得不提高價格,減少促銷,以攤平成本。
監管發力
由于原材料的大漲,不少上市公司在財報中紛紛提到大宗商品上漲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并提示交易風險。
央行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經濟體通脹指標表現出上行態勢,原因在于主要經濟體政府出臺大規模刺激方案,市場普遍預期總需求將趨于旺盛;同時,境外疫情明顯反彈,供給端仍存在制約因素,全球經濟在后疫情時代的需求復蘇進度階段性快于供給恢復;此外,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環境持續處于極度寬松狀態。央行強調,目前看這些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全球通脹中樞可能在一段時間里延續溫和抬升走勢。
“去年以來的這輪大宗商品上漲在漲幅和持續性上很可能超過2009-2011年的那輪。因此雖然自2021年3月下旬以來漲勢明顯放緩,但并未結束,只是進一步的上漲需要有新的催化劑。從當前來看,大宗商品結束此前盤整的條件已經成熟,新一波的上漲正在開啟。”東吳證券研報分析稱。
不過,國金證券指出,盡管這是今年以來大宗商品第二輪上漲,但很有可能這是最后一次普漲。
“今年以來市場對大宗商品漲價的持續性擔憂基本沒有停止過,但我們此前一直在強調大宗商品漲價或持續到二季度甚至三季度,核心的原因在于后續供給端或均面臨一定的壓力,此外通脹壓力之下央行特別是美聯儲政策的邊際收縮同樣會對商品漲價趨勢造成負面沖擊。”國金證券分析稱。
首創證券發布的市場策略報告也表示,按照歷史規律,大宗商品價格與經濟走勢基本同步,經濟見頂的時間點與大宗商品價格見頂的時間點基本一致。全球工業需求見頂可能不超過三個月,因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層面也早已注意到漲價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并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幫助企業應對挑戰。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市場主體有針對性做好區域融資支持,促進相關地方改善營商環境和金融生態。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大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強小微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市場主體有針對性做好區域融資支持,促進相關地方改善營商環境和金融生態。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