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我國”新聞發布會上就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相關問題回答提問時用落實要求、壓實責任、解決問題、助推發展四組詞來概括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取得的成效。
黃潤秋認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之所以能取得成效,關鍵之一就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狠抓發現問題,推動問題整改,確保解決問題。一方面是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督察開始以來,設立了各種舉報途徑,群眾舉報身邊的環境問題總共有23.7萬件,絕大多數都得到了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另外一方面就是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第一輪督察以及“回頭看”,督察交辦地方各類典型問題、重點問題、難點問題3294件,90%以上已經整改完成,解決了一批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
“深圳的茅洲河以前被稱為‘墨水河’‘下水道’,通過督察解決問題,扎實整改,現在已經形成了水清岸綠,成為居民休閑的好去處。”黃潤秋舉例說。
黃潤秋強調,督察問題整改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依法依規,要求地方不搞“一刀切”、“一陣風”等運動式整改,確保整改工作實事求是、落地見效。
黃潤秋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開展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特別是繼續將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實現碳達峰目標等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納入到督察范圍中。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從2015年開始試點,2016年至2018年完成了第一輪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督察全覆蓋,以及20個省的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入第二輪,把中央企業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也納入到了督察范圍中。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二輪第三批的督察。
黃潤秋介紹說,督察始終把各個地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的情況作為工作重點,緊盯各地的生態環境問題。比如,祁連山的生態破壞問題、秦嶺北麓的違建別墅、長白山違建高爾夫球場和別墅、木里礦區違法開采導致生態破壞等等,都堅持督到位、盯到底,不徹底解決絕不松手。被督察對象也都以督察工作為契機,狠抓整改,形成了“督”與“被督”同頻共振、相向而行的好效果,共同推動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經過督察,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意識這幾年都得到了明顯增強。“許多領導干部反映,督察使他們思想深處受到震撼,特別是通過加強邊督邊改、典型案例曝光,很多干部受到了警醒,壓力得到了有效傳導。今年上半年,第二輪第三批督察,我們就曝光了云南昆明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等40個典型案例,發揮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黃潤秋說。
近年來,通過督察,一批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項目被叫停,一批綠色生態產業加快發展,一批傳統產業得到了優化升級,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
今年開展的第二輪第三批督察把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納入督察重點,黃潤秋說:“督察不是不讓項目上馬、不讓發展,而是要通過遏制盲目上馬‘兩高‘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我們將給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整改時間,指導地方堅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轉彎’。”
責任編輯:蔣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