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昆明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淼做客《垃圾分類公開課》專題直播節目,就有害垃圾如何規范投放及科學處置向市民進行科普。
據張淼介紹,以廢棄燈管來說,現行工藝制作的節能燈中大都含有化學元素汞,一只普通節能燈約含有0.5毫克汞,如果1毫克汞滲入地下,就會造成360噸的水污染,汞會以蒸氣的形式進入大氣,一旦空氣中的汞含量超標,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長期接觸過量汞可造成中毒。
針對市民較為困擾的廢棄電子產品投放問題,張淼表示,雖說電腦、電視機顯像管內含有的鉛,電腦元件中含有砷、汞屬于有害物質,但經過專業技術人員回收、重組、修理后可再利用,所以廢棄電子產品屬于可回收物。此外,有害垃圾還包括含汞廢電池、血壓計、殺蟲劑、廢膠片、相紙、涂改液、染發劑、廢油漆及包裝物等。
張淼表示,疫情期間,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使用過的口罩屬于有害垃圾,須投放至醫療廢棄物垃圾桶內;不屬于感染病例者日常使用的口罩,使用者用密封袋裝好后可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有害垃圾應該妥善處理,處理不當直接影響其他類型垃圾處理能力。有害垃圾處理過程較為嚴格,市民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后、有害垃圾暫存點儲存、專用有害垃圾運輸車運輸,最后到有害垃圾處置中心集中進行處理。
最后,張淼還為市民普及中央、省、市級印發的垃圾分類相關文件,希望市民面對有害垃圾做到不緊張,按照要求投放到紅色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中。同時,鼓勵市民線下抽出時間自覺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提高思想站位,彌補自身垃圾分類知識認知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