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效果圖。 來源:城投集團
廣州城投集團與洲際酒店集團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海心沙東部打造廣州海心沙英迪格酒店。酒店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計劃在2022年開業。與此同時,在海心沙近年的提升改造計劃中,還包含了灣區音樂博物館以及海心沙噴泉提升工程。
東區正通過對現有建筑微改造
升級成度假酒店
14日下午,南都發文人來到海心沙東區附近,現場已進入施工狀態。從花城苑海心沙二號餐廳的位置向東側行走,靠近珠江內航道一側的建筑暫被保留,另一側,位于原“海心沙風情街”上的沿江建筑也暫被保留。中間區域部分建筑已被拆除。
據了解,項目自2021年開始動工。廣州海心沙英迪格酒店主體建筑將通過對部分現有建筑進行微改造提升,而非整體推倒重建。酒店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客房約150間,設計融合嶺南文化、音樂、律動、江水等元素。
洲際酒店集團(IHG)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經營和特許經營超過5959家酒店,自1984年進入我國市場,到目前共擁有528家開業酒店,另外有460家酒店在建。英迪格酒店是首個入駐天河CBD區域的洲際酒店集團旗下的品牌。
南都發文人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了解到,海心沙東區微改造項目建筑面積為21534平方米,占地面積為46672平方米。該項目對海心沙東區現有12棟建筑進行改造,保留現在營房建筑,內部活化注入休閑娛樂、文創辦公、精品酒店等元素。海心沙現場工作人員也表示,該區域未來將建成像度假村一樣的酒店。
西部將建成以音樂博物館
為主體的音樂綜合體
除了東區微改造計劃將引入酒店,在海心沙近年的提升改造計劃中,還包含了灣區音樂博物館以及海心沙噴泉提升工程。
2019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方健宏等10余位委員聯名提出“在海心沙建設灣區音樂博物館”的提案,以此帶動城市文化建設,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隨后,廣東省政協組織召開籌建音樂博物館工作座談會,灣區音樂博物館項目正式落位海心沙。
2019年8月,廣州市城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廣州海心沙灣區音樂博物館設計邀請招標國際公開征集投標單位的公告》,擬對海心沙亞運場館升級優化改造利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博物館(以下簡稱灣區音樂博物館)。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設計費約1782萬元。
《公告》顯示,該項目設計目標是在基本保留原有亞運看臺建筑的前提下進行改造設計和活化利用,建設灣區音樂博物館、打造海心沙灣區音樂公園,構筑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文化高地和樞紐。
城投集團方面則透露,海心沙的中區和西區將被定位為海心沙國際音樂島。其中,海心沙中區將保留現有公益性及開放性公園,利用現有LED風帆等舞美設施,每年舉辦30場以上演出及品牌發布活動。西區將打造成以灣區音樂博物館為主體的音樂綜合體。
據介紹,博物館的功能主要包括靜態展陳、活態展演及研究教育三大部分,室內總建筑面積約6000㎡,設置固定展覽和臨時展覽(主題展覽)、小型沙龍式交流場地、實驗劇場、琴房及音樂家工作室、錄音棚等。
未來將通過跨江人行景觀橋聯通廣州塔區域,盤活整個海心沙區域,為市民提供觀光旅游、文化交流、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城市中心棲息地,煥發“老城市新活力”。
專家觀點
廣州旅游協會秘書長肖立斌:海心沙空間提升改造 使得城市新中軸文化、生活方式體驗空間更豐富
廣州城市新中軸的提升改造將帶來什么?肖立斌認為,海心沙通過休閑體驗空間的改造使得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擁有主客共享的城市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廣州自信發展的表現,符合廣州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發展要求。
“現如今的海心沙包括廣州城市新中軸,在由城市展廳向城市客廳進一步轉變。”肖立斌分析,以前海心沙作為亞運會場館且處于廣州城市核心區,對如何開發利用偏謹慎,所以更多處于一種半利用的閑置狀態,體驗式項目并不多,公共空間的旅游動線不清晰,服務設施也不是特別完善。未來有望通過核心區的升級改造,使得城市新中軸不再僅僅擁有具有沖擊力的形象展示功能,還擁有具有豐富內容的文化、生活方式體驗業態、空間。
肖立斌認為,廣州未來旅游產業的發展核心是旅游購物、文化消費,需要競爭的是流量。由此廣州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設施的發展,美食、夜生活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購物環境,可以吸引更多高端的旅游客群。
除了公共文化設施外,海心沙東部還將打造廣州海心沙英迪格酒店。如何看待高星級酒店集聚珠江新城這一現象?肖立斌表示,廣州本身便擁有強大的客源,珠江新城五星級酒店眾多,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具有其內在的發展驅動邏輯。
“我認為未來的酒店行業應該是分化的,要從天河路商圈,這一世界級商圈的旅游要素配套入手,考慮她的人流量和承載量。”肖立斌介紹,有初步數據顯示,天河路商圈約有1/3的購物客流來自外省,在體驗式旅游的過程中,游客也需要在當地住下來,需要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
市民聲音
能吸引高端商務客,年輕人不一定會青睞
海心沙島占地17萬平方米,位于城市新中軸線和珠江的交會處,后來建設成亞運會開閉幕的主場館。海心沙島現有保留建筑面積約11.9萬平方米,其中西區場館(含地下空間)建筑面積約9.8萬平方米,東部原部隊營房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與廣州塔、花城廣場、珠江夜游等形成了旅游熱門地區,是廣州重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為了提升海心沙活力指數,近年來不少活動以此為中心,如一年一度的廣州國際花卉藝術節、廣州國際燈光節等活動,都將主會場設在海心沙內。
此前,網上曾流傳過英迪格酒店入駐海心沙的消息,但并未得到證實。更早些,在2012年時,一度傳出要將海心沙看臺改造成一棟52米高的九層觀光酒店,但該方案并未通過。
市民林女士表示,“過往夜間到海心沙散步時,人流還算不錯,東區確實去得很少,如果不是朋友分享壓根不知道會有餐廳在江邊。現在要改造成為酒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江邊風景不錯。”市民陳小姐則對修建酒店有保留意見,她認為海心沙公園的初衷是為周邊群眾及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擔心酒店入駐會導致該區域過于商業化。“現在珠江新城的酒店也不少,且年輕人出來旅游多喜歡住民宿,反而少選擇酒店。”住在附近的賴先生則分享,自己曾在沿江的商鋪消費過,海心沙東區的人流和生意情況相對一般。“如果修建國際連鎖酒店,相信可以吸引到來廣州出差的商務旅客等高端消費群體。”
采寫:南都發文人 鄭雨楠 王美蘇 實習生 蔡杭涵 李旭馗 攝影:南都發文人 鄭雨楠 實習生 蔡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