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咨詢室里接了一個關于情感的咨詢,來訪者說愛情好難。
我說愛情一點也不難,當你無所求的時候,還難么?
來訪者疑惑地看著我
我說:當你對一個有感覺,想要和對方交往的時候,你首先了解到對方的是什么?
首先是外貌,容貌如何?身高如何?著裝是否得體?
其次才是你們溝通交流你的感覺和感受。
再往后是對方的人品、內涵、還有經濟收入。
有人說,女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對于愛情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當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全部建立在另一個人的感情之上,那基本相當于住在流沙上,最常見的結局也無非就是死于心碎。
很多人對于愛情充滿了遐想,渴望遇到生命中那個唯一,與之攜手一生,幸福美滿。
你愛上一個人,因為她脫俗的氣質,因為他運籌帷幄的魄力。
我們常常像崇拜名人一樣,鐘情于一個人。
那時候覺得Ta很有力量,似乎能拯救你,能帶你進入想要的生活。
這種最初的崇拜,卻往往會把我們帶進陰溝。
請注意,無論一個人是行業翹楚、富豪還是社會精英,只要你成為Ta親密的人兒,你會更多看到他不為人知、不善偽裝的一面。
在愛情中,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愛你”。
愛與不愛,都由“我”出發。
不論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窮是富,我愛你意味著是“我”在愛你。
要是“我”不愛你,那就沒有愛情,一切都是為了“我”,全從自私觀念出發。
有人或許不認同這個理論。
徐志摩曾經對林徽因熱烈追求,兩人雖然談了一段戀愛,但最后,林徽因還是拒絕了徐志摩而嫁給了梁思成。
后來,林徽因對兒子梁從誡談起她之所以拒絕的原因時說:“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不愧是傳奇才女,她能分清什么是真愛和癡愛。
在每段戀愛開始時,雙方熱愛的那個對象其實都不是對方的真實存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是將自己腦子里完美愛人的模型投射到了對方身上。
我愛你,是基于精神活動的藝術再加工。是修飾,是夢幻,是想象。
(嚴肅的讀者們一定要跟我說責任,承諾,陪伴什么的,那我還真沒轍!)
在這個基礎上,你才會更可愛,所以更值得我愛。
情人眼里出西施,說的就是精神的強大。
她讓一切美化為一張完美照片,而現實,不過是夾雜著跳屏,劃痕和噪音的槍版電影。
只可惜如今,完美的人和事從不存在,完美主義的人卻不要太多。
所以,你是真愛嗎?
等我的面容和身體面目全非了也愛?
等我的靈魂千瘡百孔了也愛?
等我與你隔開千山萬水也愛?
等下一次輪回你找不到我了也愛?
愛情,實在是太可貴。
想象中的婚姻:嫁個有錢人,少吃十年苦。娶個白富美,少奮斗十年。
現實:如果你需要錢,你可以嫁/娶一個富有的人,但不要把財富當做唯一的標準。
還要記得他/她的錢只有他/她才有支配權,想想《晝顏》里的麗佳子。
想象中的婚姻:結婚后,女孩子終于有了依靠。我生氣了,他會哄我。
我孤獨了,他會陪我的。
我煩惱,他也會聽我傾訴。我不工作,他也可以養我。
現實:每個人在一段關系中都是獨立的個體。
夫妻、父子、兄妹、朋友都一樣。
譬如,你遇到煩惱的時候,他正好在工作,你打個電話說個沒完。
這會讓雙方的情緒更壞。
最好的選擇是,遇到煩惱先自我消化,等到對方有心情有時間聽你傾訴,你再說。
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即使兩個人白頭偕老,也有一個人要先離開人世,剩下的一個人依然要獨自面對生活。
愛情必須天長地久?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古老時代的愛情民謠一直傳誦至今,透露出人類對于兩性之愛的終極幻想:真正的愛情必然是天長地久的,抵得過海枯石爛不變心。
然而,同樣從古老時代開始,癡情女子負心漢、癡情男子薄幸女的故事就流傳不衰。
或許,還是納蘭性德的那首《木蘭詞》看得比較清醒:“人生若只如初見,何必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愛情這件事,和世間的其他事物一樣,脫離不了無常的本性,有緣起緣滅,也有成住壞空。
心理學家表示,我們之所以會持久地愛上一個人,本質上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客觀地看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真實存在。
我們剛愛上一個人,那時的愛情并不是愛情的常態,而是愛情的初始亢奮態。如果你認定愛情就一直是這樣了,那你是看錯愛的本質。
你每天還在變化,為什么愛情就不會變化?
14—30歲是你的亢奮狀態,30—70歲才是你的常態。
其實比比時間就知道,哪個是你的常態。
愛情也是一樣。
很多放棄愛情的,對婚姻失望的,甚至離婚的,都是因為要求愛情一直亢奮,不接受她的常態。
你還要求什么呢?
有個人愿意用很多的時間和你呆在一起,即使他是看著自己的書,玩著自己的游戲,但這就是愛情。
你也可以看自己的書,玩自己的游戲。
悅納了這樣彼此相伴又相對獨立的空間,你們才能有機會擁有未來N年精彩的瞬間。
很多現實會打破你的愛情幻想
票子、房子、車子、孩子……這些都足夠打破你的愛情幻想了。
但這并不是因為愛情脆弱,而是因為愛情本來就不幻想,她很現實。
兩個人憑什么沒有血緣關系還聯系在一起?
他憑什么給你花錢?
她憑什么對你保持忠貞?——只因為幻想般的愛情嗎?
只因為那些好感、親吻、擁抱、甜言蜜語嗎?要知道這些表達毫無成本,所以可以多次重復使用。
你的愛人可以對你表達,也可以轉過身再對別人表達。
——因為“表達”本身就只是愛情里最初級的成分,只占愛情的10%。
愛情更多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的感情需求,期待、感受甚至幻滅。
但是你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擁有的就是關系,這個關系可能能承載你的需求,也可能承載不了,大多的時候,她只能承載部分,而無法承載全部,跟其他的關系差別不大。
你區分不開愛情和關系,總是把實現愛情的期望通過另一個人來獲得,就會發生嚴重的問題,那意味著你把對方當成了你的救世主或者責任人,所以她的缺點意義就十分巨大,因為你會認為有這些缺點的存在,你才和幸福遙遙無期。
情感關系里我們的習性都好去“管人”,因為我們從出生就一直受到的是“被管制”的教養,所以自然就養成了“管人”的習慣,這在心理學里有很深的探討。
“管人”再加上親密關系里最容易發生的“近之不恭”,失敗的種子基本上就算種下了。
在兩個人的情感關系中,當彼此的親密程度都突破了對方身心的自我保護層,開始進入對方深度的生命世界時,問題就開始不斷地發生。
所謂的“相敬如賓”變成了一句空話,自我習氣里的不良成分開始肆無忌憚地隨意釋放,各種不順眼、不合心意、不信任、不尊重逐漸取代了“人生若只如初見”時的千種萬般好,那時禮貌、尊重、體貼、關照又是何其的自然,好一個郎情妾意,兩心相依!
懂得戀愛哲學的人,明白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
凡是最可愛的,就是愛得死去活來,又愛不到的。
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詩所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正是因為當時的惘然,造成了遺憾,所以這段感情才值得永遠追憶。
因此,夫妻之間,要懂得留一點缺陷,不要什么都追求圓滿。
其實正因為這份遺憾,才造就了愛情中的美好,才會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最后,我們再來修正一下愛情的定義:因為愛,你可以忍耐她許多無情的地方,這才叫愛情。
(當然,忍無可忍的時候,只能爆發了)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小賢心理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后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咨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