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
6月下旬以來,鄭棉開啟一輪趨勢性行情,主力CF2201合約盤面價格從15740元/噸大漲至18505元/噸,上行2765點,漲幅達到17.57%,
同期ICE棉花期貨主力12月合約從84.10美分/磅反彈至96.71美分/磅,漲幅也達到15%
。在棉花期現大步上漲的前提下,棉紗出廠價、各輕紡市場棉紗報價被動跟漲。棉花、棉紗大幅上漲,成本壓力難以有效向下游傳遞,部分中小棉紡廠棉紗累庫,運轉資金受到影響。
近幾日,筆者對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棉紡客戶調查顯示:一是河南部分地區限電及江蘇、湖北、河南疫情防控對棉紡廠生產、運輸、銷售的影響仍較大;二是棉紗報價開始提漲,8月份以來普遍上調500-1000元/噸(因支數、配棉不同而有差異),棉紗銷售進度有所放緩;三是棉紡廠利潤雖然較7 月份下降,但仍處于近幾年偏高水平,接單熱情未呈現下降。
那么目前紡企遇到哪些問題呢?筆者歸納如下幾點:首先,
2021年歐美等品牌商、采購商圣誕節、復活節訂單較往年提前2-4個月下達,因此紡服訂單出現透支現象,四季度產銷或
出現“旺季難旺”的情況。
其次,8月份以前接下的中長線訂單成本大幅上漲,利潤面臨被棉花期現大漲吞噬的窘境,履約虧損,不履約也要被索賠。棉紗報價頻繁上漲,下游采購及終端感覺無所適從,抵觸情緒較強,客戶或出現比較大的流失。
最后,目前海運費持續上漲,集裝箱一票難求,甩柜現象司空見慣,再加歐美部分港口貨物堆積,卸船、靠岸、等待期大幅延長,紡服出口客戶棉紗提貨期、回款期被動推遲,合同風險隨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