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病人最害怕的是跑了多家醫院、看了若干次門診、做了多次檢查以后,醫生告訴你,“你這個病確診不了!”通常這就是所謂的“疑難病例”。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疑難病例一般需要多學科專家會診,聯合給出解決方案。可是病人怎樣才能及時得到專家會診的待遇呢?
現在,在廣州有醫院開設了專門的“門診多學科會診”。那么,大家最關心的多學科會診流程是怎樣的?哪些人需要和適合會診呢?家庭醫生在線帶網友們去了解一下。
專家會診
疑難疾病怎樣才能享受專家會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辦彭丹心主任介紹,為了緩解疑難病患者“看病難”的問題,讓更多疑難雜癥的病人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權威、快速的治療,采用多學科、多名權威專家為患者診病的方式,能讓患者在一個或多個專科就診無法確診,多次治療效果不佳,或合并多系統疾病時,能得到更為有效的治療。具體申請流程是這樣:
1、患者在醫院相關科室就診,由副高職稱以上醫師提出會診申請;
2、患者前往門診辦公室審核、整理、登記書面材料;
3、符合會診條件的患者,會聯合會診專家安排會診時間;而不符合條件的患者,將被指引到常規門診掛號就診;
4、患者繳納會診費,會診。
多學科會診中心
高齡產婦增多多 學科會診在產科比較多見
二胎開放以后,高齡產婦比較多,因此,多學科會診在產科比較多見。中山一院產科產科羅艷敏教授表示,產科的門診多學科會診主要是疑難的胎兒病例和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胎兒醫學是邊緣學科,需要多學科協同處理。
以需要產時手術的胎兒疾病為例,多學科團隊包括產科、小兒外科、麻醉科、新生兒科、PICU、超聲科、醫學影像科和手術室。
產科醫生進行產前診斷,評估胎兒的預后、處理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實施剖宮產。小兒外科實施胎兒手術。兩隊麻醉科醫生分別負責孕婦和胎兒的麻醉。新生兒科和PICU醫生負責新生兒的評估、復蘇、搶救。超聲科和醫學影像科醫生判斷病變性質和嚴重程度。兩隊手術室護士分別負責剖宮產和胎兒手術的靜脈通道、器械物品等。多個學科緊密配合,缺一不可。因此,產前的多學科會診非常重要。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提到產時手術,羅艷敏主任講述了一個典型的案例。
高齡孕婦單女士(化名),懷孕22周時,B超篩查發現胎兒左側膈疝,可疑肝臟疝入;29周磁共振檢查發現左膈疝并脾疝入。“膈疝是腹腔內的臟器移動到胸腔去了。嚴重的膈疝如果不進行產時治療,孩子出生后,呼吸困難會導致死亡。”羅艷敏主任強調。
當產科醫生為孕婦剖宮產把孩子的上半身娩出時,麻醉醫生迅速為胎兒完成氣管插管,此時,胎兒的下半身還在子宮內,臍帶未斷、胎盤未剝離;插管完成保證了孩子出生后的呼吸,再斷臍帶,并把孩子馬上轉移給兒科,由小兒外科醫生評估手術時機。
增設常態化的會診 滿足乳腺腫瘤病人需求
另外,乳腺腫瘤疾病高發,為了滿足乳腺腫瘤患者的需求,一些醫院還會開設門診多學科會診(MDT)。據中山一院甲乳外科的林穎主任介紹,這類門診主要由乳腺外科、腫瘤科、放療科、病理科以及放射科專家組成固定的團隊。
除了固定團隊,如果病人病情涉及到其他專科,會增加相關專科專家會診。比如,乳腺癌病人出現了轉移,侵犯多器官的病灶,就需要腫瘤內科、放射介入科、超聲介入科、骨腫瘤等科室加入,實現多學科的系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