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席婕寒
推薦指數:3星
讀后感-還可以,適合想讀書的入門級選手
這本書買得有點早,其實我一直都有讀書的愛好,只是讀書一直只是我休閑之余的一種娛樂,以前從來不管自己一年讀幾本,或者讀過記得幾本,中間因為工作繁忙,生孩子,間斷了一陣子,更是由于生孩子,記憶力差了很多,于是購入了這本書。
但是購入后,卻沒有怎么看,直到最近整理書柜才想起來看,花了1個多小時就翻完了這本書,書并不是不好,但卻更適合剛剛開始想讀書的人,對于讀書有很多疑惑的人,不知道為什么讀書,不知道如何讀書,不知道該怎么選書的人。
如果你剛開始讀書,有很多疑問,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那這本書就非常適合你。
樺澤紫苑,是日本一位暢銷書的作家,他原本是一位精神科醫生,所以他的文風偏理性,也有很多從人體大腦以及精神的角度去解讀一件事情,會讓很多文科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他的文字,有一點點網文的風格,一小段一小段的總結,循循善誘,極度耐心地引導和講解,對于一些已經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會感覺過于啰嗦,但是對于新手是非常友好的。
但是我個人覺得,即使是一些經常讀書的人,偶爾翻看這本書,也是會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或者會提醒我們一些以前已經知道,但是現在卻已經一不小心忘記的知識點,或者道理。
下面我從幾點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為什么要讀書?
我們一直都知道讀書是有好處的,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細細想過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么好處?我們到底為什么一定要讀書。
也許這個答案對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樺澤紫苑提出了讀書的8種收獲。
其中3種我認為是最有價值的。
首先,讀書其實就是購買時間。我記得樊登老師說過一句話,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所有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都是別人已經經歷過的。我們想要找的答案別人早就已經總結出來了。所以讀書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
其次,讀書可以自我成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前提是讀好書。
再者,讀書可以身心愉悅。這一點也許有人質疑,但是在游戲和電視出來之前,讀書何嘗不是一種消遣,尤其是閱讀小說,其實直到現在,閱讀小說也是人類最重要的娛樂項目之一。不然,網文的盛行從何而來?當然,讀其他書也可以很快樂,當我們的問題得到解答,不是最快樂的一件事嗎?
總的來說,讀書是我們答疑解惑最好的方式之一~~~
“過目不忘”讀書法的三大基本原則
讀書要輸出:
華澤紫苑強調一周要三次輸出,才會保證讀書不遺忘,其實這是很符合遺忘曲線以及費曼學習法的。
自我輸出,不斷分享,其實就是用自己的話將所知的知識點教給別人,這是最高效的學習法,如果一周有三次不同程度的輸出,我們怎么還會忘記呢?
最厲害的學習方法就是費曼學習法,而所謂的費曼學習法就是以教為學,那分享就是最好的以教為學,那分享的前提就是輸出。
一周三次的輸出,可以讓自己從三個不同角度對同一個知識點進行闡述,表達,那就是最好的過目不忘。
同時輸出可以倒逼輸入。
碎片時間閱讀法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時間被擠壓成碎片了,到處都有人在說,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但是不管如何利用總是覺得碎片時間不如整體時間,會讓人更難進入心流狀態。
但是華澤紫苑作為醫生,提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見解。他認為碎片時間是一種好的。
因為碎片時間相當于提供了一種deadline,假如你有碎片時間15分鐘,那你告訴自己我要在15分鐘內做完什么事,就給自己設定了一種天然的deadline,會激發我們的潛能。
要深讀不要速讀
所謂深讀就是讀書要思考,而不是完成讀書這件事。
現在網上讀書標榜自己一年閱讀量可以超過100的人越來越多,我并不是說閱讀量大不好,兩邊確實會引起質變,但是一味地追求數量,卻也失去了讀書真正的意義。
讀一本書就應該有一本書的收獲,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有些書一兩個小時可以搞定,有些書,大約一個禮拜也讀不完,比如《百年孤獨》,至少我沒讀完。
華澤說,讀書要到能夠“討論”的水平,在我看來,所謂討論的水平,就是可以到達輸出的水平,也就是你讀書后有感悟,有想法。
有感悟,有想法,還可以輸出和討論,你的書才不算白讀。
作者簡介:
永遠活在18歲的80后寶媽,熱愛閱讀,熱衷碼字,一手拿筆,一手抗娃,興趣廣泛,愛好做夢,愿用我手寫出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