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提起應急通信車,腦海中一定會想到一輛架著天線、印著“我國移動應急通信”字樣的卡車。
沒錯!無論抗洪搶險,還是重大事件保障,每到關鍵時刻,都會看到應急通信車的身影。別看只是一輛車,卻能夠提供相當于一座基站的通信容量。
在7·20鄭州特大暴雨和正在進行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國移動頻頻出動應急通信車,為河南當地的救災與抗疫工作提供了堅實的通信保障。
應急車剛一停穩,百姓“刷”一下就圍了過來
時至盡管離7·20特大暴雨已過去近一月時間,開封移動網絡部的張揚仍然對剛進入米河鎮的景象記憶猶新。“我們的車剛一停穩,老百姓‘刷’一下都圍了過來。大家都說,看到移動的車,就知道信號來了!”
7月20日,受暴雨影響,位于兩條河流交匯處的河南省鞏義市米河鎮鎮區受災嚴重,洪水漫過河堤,大量道路被損毀,多處房屋進水,車輛被淹。當地電力、通訊中斷,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系。
按照河南移動統一部署,開封分公司第一時間派出通信應急車,星夜趕往重災區鞏義米河鎮等地馳援。為盡快趕往災區,張揚和同事頂著暴雨,連夜趕往米河鎮。暴雨雨勢很急,高速已經封閉,山路崎嶇,沿途不少路段已經出現塌方。經過一整夜的冒險行駛,他們終于在第二天上午趕到米河鎮,成為第一批進入災區的通信保障隊伍。
當印著“我國移動通信應急車”字樣的卡車剛剛停穩,經過緊急調測,附近的百姓就全部圍了過來,急忙向家人們撥打報平安電話。張揚說,“那一刻,奔波的勞累消散全無,對移動通信事業的工作由衷感到自豪。”
由于暴雨沖垮城區,隨時可能出現新的險情。在鞏義保障期間,張楊大部分時間都住在車里,依靠帶來的方便面和火腿充饑。最危險的一次,他們正在車里保障信號,突然看見老百姓往外跑,大喊著洪水就要來了,讓他們也快速撤離。由于要保障鎮政府和的應急通信,張楊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原地。
“事后才知道,大壩當時出現險情,后來被及時堵上了,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后怕。”張揚說,整個米河鎮就靠我們這些通信應急車來對外聯絡,我們保障是米河鎮的通信“生命線”。只要沒有命令,不管情況多危急,絕對不撤離。
從7月20日至29日,開封移動的通信應急車在鞏義米河鎮和新中鎮之間來回往返,成為當地政府安排防汛救災工作、百姓與外界聯系的重要溝通渠道。防汛保障任務結束后,張揚在家僅休息了兩天,又駕駛著通信應急車,奔赴防疫保障的新戰場。
穿著防護服沖向抗疫一線,移動信號和你同在
“通信應急車就像‘定海神針’,越是關鍵時刻,越突顯作用,為通信保駕護航。”開封移動移動網運維班班長軒民威這樣說道。8月4日晚7點,軒民威接到一項緊急任務,為第二天早上的祥符區核酸檢測提供應急通信保障。
祥符區緊挨著出現疫情的尉氏縣,要在8月5日早上六點開始核酸檢測工作,現場的網絡信號保障成為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接到命令后,軒民威和兩名同事開著通信應急車,飛馳趕往現場。核酸檢測點人員集中,現場需要不停出示健康碼,上傳錄入大量檢測數據,第一時間把通信應急設施搭建好至關重要。
應急通信設備的零件動輒十幾斤甚至幾十斤,悶熱的晚上,軒民威和同事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往車上搬運組裝零件。除此之外,還要不斷調整饋線、調整天線角度。不到十分鐘,整個防護服里就積了一層汗水。
設備支好后,他們又爬上五六米高的基站,一面拿著微波接收器測試信號,一面還要注意高空作業的人身安全。汗水浸透了衣服,在防護服內流淌。在高處忙碌一個多小時后,第一通保障電話終于成功打通。此時已近深夜十一點,軒民威和同事們脫下防護服,倒出了滿地的汗水。
第二天早上,核酸檢測準時開始。由于網絡保障措施得力,現場沒有出現一點信號擁堵現象,無論掃碼登記還是信息上傳,都十分順暢,疫情防控指揮部和群眾都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
事后,軒民威說,“當時疫情還不明朗,其實自己也有擔心。但作為一名擁有13年黨齡的移動人,越是困難時,越要亮劍沖鋒。關鍵時刻,通信應急車是希望的光。希望大家一看到‘我國移動通信應急車’這幾個字,就感到心安,知道移動信號和你同在。”
汛情過去,疫情再起。我國移動通信應急車仍在不同的工作地點忙碌著,或奔走抗疫前線、或馳援抗疫路上,就像不知疲倦的移動人一樣,在一個又一個的關鍵場景,搭建起與外界溝通的有力橋梁。(張瑩、郝明霞、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