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發文人 吳文婧
我國是全球最大染料生產國,染料生產基地主要集中于浙江省。目前,浙江三家以染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浙江龍盛、閏土股份、吉華集團已悉數披露了2019年年報,三家公司營收總額超過300億元,染料年總產能遠超60萬噸。
位居染料行業第一梯隊,這三家企業也彰顯了愿與全體股東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與對自身長期價值的信心。根據2019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浙江龍盛、閏土股份與吉華集團將各派發現金紅利7.94億元、4.03億元、3.15億元。
產業鏈的完善給染料行業頭部企業帶來了顯著的規模和成本優勢,深化安全環保綜合治理則成為企業發展的基石,我國染料行業也正隨之不斷轉型升級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染料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據披露,染料行業龍頭浙江龍盛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13.65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50.23億元;閏土股份、吉華集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13億元、26.34億元,對應的凈利潤為13.70億元、4.34億元。
《證券日報》發文人統計發現,2019年,上述三家染料企業的染料年總產能遠超60萬噸。其中,浙江龍盛全球共擁有年產30萬噸染料產能和年產約10萬噸助劑產能,在全球市場列居首位;閏土股份染料年總產能近21萬噸,其中分散染料產能11萬噸,活性染料產能8萬噸,其他染料產能近2萬噸,國內染料市場市占率穩居前二;吉華集團則擁有分散染料產能7萬噸,活性染料產能1.5萬噸,其他染料產能1萬噸。
此外,閏土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告訴發文人,公司活性染料整體搬遷首期8萬噸項目試生產階段裝置生產工藝穩定,運行效果良好,產能利用率穩步提升,生產負荷已能達到設計產能的80%。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染料產量在90萬噸左右,占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染料出口保持穩定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19年,浙江龍盛全球染料銷量21.99萬噸,中間體銷量10.41萬噸;閏土股份染料銷量16.80萬噸,助劑銷量4.56萬噸;吉華集團染料銷量7.24萬噸。
“我國染料出口增長穩定,具有綜合實力的國內染料企業有望通過合資、收購等資本運作,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打造我國跨國染料公司。”有相關行業人士向《證券日報》發文人表示,“近十年來,我國染料產業受下游紡織產業需求和出口量增大推動取得了重大進展,而隨著綠色、科學、創新等要求的提出,具備上游配套、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安全管控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企業競爭優勢更為凸顯,未來染料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高。”
產業鏈一體化凸顯競爭優勢
事實上,產業鏈一體化帶來的成本和規模優勢,將使得企業在生產連續性、成本可控性、質量穩定性等方面更具競爭力。無論是浙江龍盛、吉華集團還是閏土股份都早早布局了染料業務上下游。其中,吉華集團已經具有從基礎原料、能源到配套中間體直至“三廢”處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分散染料、活性染料是公司的主要產品,其原材料如2,4-二硝基苯胺、中間體H酸等公司均可自行生產,且滿足主要產品的生產需要。公司在生產連續性、成本可控性、質量穩定性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吉華集團相關負責人向發文人表示,“目前我們在全國所有印染產業集中區域設立了多個銷售網點,直接面向各地印染企業客戶,保持與最終客戶的近距離和快捷的溝通。”
浙江龍盛方面也表示,公司已經以產業鏈一體化為核心向相關中間體如間苯二酚、對苯二胺的生產拓展,擴大產能和市場份額。同時,開發還原物等芳胺類中間體品種,整合和延伸染料供應鏈上游,強化戰略性中間體原料的控制地位,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染料產品在行業內的主導權。
“目前公司染料產業體系已形成了從熱電、蒸汽、氯氣、燒堿,到中間體、濾餅、染料等完善的產業鏈,”閏土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則提到,“十幾年來,公司一直實施后向一體化發展策略,向上延伸產業鏈,降低生產成本,避免染料中間體價格波動對公司經營的影響,抗市場風險能力得到了顯著加強。”
嚴守安全與環保底線
近年來,我國化學工業正在轉型升級中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在安全管理上,公司引入了杜邦可持續解決方案(DSS項目),在過去的三年時間,已促使我們的安全生產管理從‘嚴格監管’到‘自我管理’階段的轉變。”浙江龍盛相關負責人告訴發文人。
吉華集團方面也表示,安全生產是第一要務,公司始終堅持科學管理,規范操作,安全生產為基本原則,不斷對設備及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守住安全生產的底線不動搖。
由于染料及中間體行業污染較大,國內安全環保的嚴峻形勢可能長期保持。行業人士提出,國內環保整治力度的進一步加強導致部分染料企業被關停,行業實際有效產能將向頭部企業集中,市場上染料供應趨緊,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下游需求放緩帶來的影響,未來產品價格將有所回升。
閏土股份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持續加大環保技改投入和研發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推進新產品研發,倡導循環經濟和綠色安全生產理念。浙江龍盛相關負責人告訴發文人:“中間體行業,技術壁壘較高,且安全生產要求非常苛刻,尤其響水特大事故后,公司經歷了上百次各級政府部門的安全生產檢查的情況下,生產一直穩定運行,從而保證中間體業務業績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