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岳縣臥佛鎮的清涼山麓,藏著一座古建筑中的奇葩——木門寺。
木門寺的構建為亭內修塔、亭外建殿,構建奇特,獨具匠心。其亭名為無際禪師亭,坐北面南,從外觀看和木制無異,但細看其柱、枋、檐、脊、斗拱、熬頭、房瓦、滴水、椽子等均為石制,僅兩扇大門用木料制作,因此,這座寺廟被稱作木門寺。這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官制建筑,又是一座仿木石建筑,是現代建筑學者和雕刻藝術家研究、鑒賞不可多得的歷史實物。
木門寺建于明代,同明代的得道高僧無際禪師有關。據史料記載,無際禪師生于安岳,出家后苦心習佛、日益精進,聲望在明正統年間達到頂峰,被明英宗召至京師,敕封護國蠶骨宗師。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無際禪師在北京圓寂后,明英宗下詔禮部尚書派官船護送靈柩回蜀,安葬在清涼山麓的八方石塔內。為使舍利塔不受風吹雨打,明英宗又命建筑師蒯祥建一亭覆蓋于石塔之上。蒯祥采用了仿木石雕的方式建筑“介”字塔亭,使亭塔結構統一協調,形成一個整體,也成就了如今的建筑奇觀。
這位蒯祥,也是明代的一位知名人物,被稱作“蒯魯班”。蒯祥本是香山木工,初為營繕匠,后為營繕所丞,明正統年間又任工部主事,最終官至工部左侍郎。史書載,自永樂至天順,凡內殿陵寢皆其營繕。北京的紫禁城、長陵、獻陵、隆福寺等,都有這位大師的參與。由其建造的木門寺無際禪師亭,自然也成了傳世精品。
2006年5月25日,木門寺無際禪師亭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日報全媒體發文人 吳憂 整理
來源: 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