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場建筑
穴居建筑
始于原始社會
通常是在天然的巖洞中
當人類達到一定規模
開始挖鑿洞穴
稱為穴居(仿照巖洞的方式)
【現代居室設計與人類的“洞穴情結”】
“穴 居”是自然形成的洞穴,通常不會太高太大,冬暖夏涼,生活于其中極具舒適和安全感。人類出于生物本能、潛意識地回歸行為,還是會對“洞穴感”建筑產生好感,穴居成為當今建筑師很好的靈感來源。
現代“穴居”風格的建筑通過增設豎向的通風井道,促進室內進風。并通過反光板、采光帶、天窗等的設置,把光線導入窯洞深處。這些現代設計手段彌補了原始窯洞的不足,可以很好的滿足人類的“洞穴情結”。
△通過天窗將光線引進來-徽宗設計研究室
【現代穴居-案例賞析】
01.
遇見花瓣Met Petal餐廳
設計 | 力場建筑
深圳
項目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歡樂港灣二層,整棟樓是一棟商業綜合體建筑,建筑外形呈流線型,有若干類橢圓形大公共空間高低錯落串聯而成,空間變化豐富有趣。由于場地主入口位置在整棟建筑的內側,次入口(連接大露臺)在建筑外側,人的行為動線必然會由內向外“流淌”,因此設計團隊營造了一個能引人入勝的峽谷序列空間。
攝 影:金偉琦、linkchance Architects
02.
原始洞穴屋
設計 | Javier Senosiain
墨西哥
墨西哥建筑師 Javier Senosiain 親自設計的家,他倡導「有機建筑」、「綠色房屋」的概念,把陽光和清風引入空間,讓人類棲息地毫無痕跡地融入自然。這種形體自由的半地下住宅,就像早期人類或動物的庇護所一樣,利用洞穴而不改變環境,建造一個像母親懷抱一樣溫暖的避難空間。
△剖面圖
03.
眷茶·洞天福地記
設計 | 徽宗設計研究室
鄭州
洞天福地,出自中原道家語,指仙道居住的名山勝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此次建業「只有河南」,再造古中原夯土窯洞風貌。整個茶空間創造了一大洞天,四小洞天,大洞天下更是下挖五十公分,為一福地,也是整個空間的內庭冥想區域。人們入洞,尋入此地,內心瞬間清涼,氛圍頓時靜謐。
旁邊兩小洞天,各吊掛月球燈,一呈上升趨勢,另一呈下落。隱喻我國自古以來以月亮的周期來制定的陰歷傳統。
攝影: 李研彤
04.
Aquatio 洞穴酒店與水療中心
設計 | Simone Micheli
意大利
酒店融入了凝灰巖組成的石頭雕塑中,完成了街道、建筑和底下洞穴的復雜連接。家具以一種零散、隨意的方式擺在房間里,柔和的曲線、純凈的白色,和拱形門框、天花相呼應,代表了古典與優雅。酒店內外都采用石灰石+原始石材的結構,經過拋光處理,形成連續一致的空間。
攝 影:Jürgen Eheim
05.
鄉村“窯洞”民宿
設計 |Andrés Moreno · Manuel Murillo
西班牙
Cuevas del Pino項目位于莫雷納山脈的丘陵地帶中。在這里,砂屑石灰巖形成微微傾斜的地勢,地層展現出了當地豐富的地質構成,數量繁多的山洞一直被當地居民用作農具儲藏間或畜棚。歷史上,放牧人將巖石上的空洞當做小型庇護所使用,產生了現在巖洞居住空間。現在這些洞穴被重新修建成了鄉村住房,以滿足新的需求。
△平面圖(左)、剖面圖(右)
攝 影: David Vico
06.
洞穴酒窖
設計 |Clayton Korte
德克薩斯
在德克薩斯山鎮的邊緣地帶,僻靜的小路沿著布蘭科河彎曲展開,本案的私人葡萄酒窖便設在這里。建筑師采用噴漿混凝土在石灰巖山坡的北壁打造了一處狹長洞穴,東北側高大的橡樹和榆樹形成了天然屏障,將洞穴隱匿在自然景觀之中,僅從低調的入口可一瞥室內環境,勾起人們的好奇心。拾級而下,進入洞穴,人的身影便漸漸隱沒在巨大的石灰巖體和茂密的植被中。
07.
森渡SPA
設計 | 潛木設計
杭州
溫潤自然的質感,呼吸屬于自然界的氣息。萬物之始,大道至簡。物以極簡為美,生活也是。入眼錯落有序的空間,營造的視覺差異,伴隨著漸起的禪音,在門徐徐關閉的瞬間,實現自身五感的覺醒。室內墻體模仿溶洞的起伏和穿梭,形成了多種有機體,支配著空間分布。隨著洞穴不斷變化的曲面,無限延伸至每個功能區。
攝影版權:叁三影像
08.
云洞圖書館軟裝設計
設計 | MAD+玲和步堯
海口
由馬巖松帶領MAD建筑事務所設計的海口云洞圖書館正式投入使用。云洞,顧名思義,白色的建筑如同多維的時空隧道,連接著城市與海岸。在設計中,圓弧和曲線是玲和步堯運用的最主要的線條:卵石形的沙發、圓形的凳子、云朵樣的燈,仿佛連桌子邊緣都泛著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