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公布列入普通本科高校的新專業37個,截止到2021年3月,我國共有本科專業一共740個。本次藝術類專業新增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音樂教育、纖維藝術等3個專業,其中纖維藝術專業屬于美術學類、四年制本科專業,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深厚造型藝術基礎與相關藝術理論知識,掌握纖維藝術多樣表現手段及多維空間形態塑造,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從中西方藝術精神融合的角度上進行當代藝術創作的綜合性藝術人才。
纖維藝術專業進一步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科研與上手能力的結合,打造創作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人才,滿足社會各界對藝術人才的需求。
1、突出纖維藝術線性、織物、與柔性現成品的特征,著力纖維的材料性與可塑性探索,聚焦纖維表征與人的個體關系,強調深入生活、扎根本土的教學理念。
2、強調纖維語言的基本體驗要素及纖維語言的多維表現方式,突出纖維藝術創作的實驗性與批判性鋒芒。
3、探索纖維藝術于空間中的建構,突破以往常規的三維塑造,向創造性、多元性的造型藝術轉變,并借助纖維科學,進行跨學科、跨媒材的交互運用,構建具有時代精神的新型造型藝術。
4、探索纖維藝術的東方性精神研究,深入我國以絲麻為特性的表現歷史及其自然詩性,并以此為基點,創建當代纖維藝術具有突破性的語言表達。
培養要求
纖維藝術是實踐類造型藝術。學生通過專業造型基礎、專業技術基礎、專業創作研究以及專業藝術理論的學習,來了解纖維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基本概念,掌握纖維藝術表現的基本手段與造型能力,以及纖維藝術的創作與思考方法。
本專業畢業生應掌握或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了解和掌握纖維藝術學科的基本歷史和基礎理論;
2、了解和掌握纖維藝術造型的規律與方法,熟練掌握纖維媒介的相關制作技術;
3、具有獨立完成以纖維等不同材料為媒介的多種藝術樣式的造型和創作能力;
4、了解和熟悉本專業多個研究方向的本質與異同,相關創作方法、基本理念以及各自在藝術和社會領域的發展方向與創造前景;
5、具有與本專業相關的基本科研和創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個性化表現和創造性。
6、具有一定服務于社會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較強的適應與變通能力。
課程體系
1、專業基礎課程(如編織、纖維造型、絲網印等):解決學生對于纖維藝術專業基本技能和基本理念的掌握,培養學生對纖維藝術專業語言的認知與專業思維模式的轉換;
2、專業方向課程(如軟雕塑、纖維與空間思維、纖維與建筑、社會實踐等):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纖維藝術創作的方法以及在當代國際藝術背景下纖維藝術創作的思考;
3、專業選修課程(如編織與色彩、毛氈成型、纖維造型):培養學生多方位的專業藝術素質與上手能力。
4、專業核心課程:編織、軟雕塑、纖維與空間思維、纖維與科技、社會織物、現代纖維藝術概論。
5、專業選修課:編織與色彩、毛氈成型、纖維造型。
6、創新創業課程規劃:纖維與藝術陳設、數碼編織。
開設高校
本專業審批通過后,由教育部審批通過,我國美術學院開設本科專業,學制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