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人 | 安晶
從2001年入侵阿富汗到2021年全部撤軍,外國在阿富汗經營了20年。從今年5月開始一路攻城略地到占領首都喀布爾,阿富汗塔利班只用了三個月。
8月15日,塔利班進入喀布爾時,外國甚至還沒來得及撤出外交官。為撤離該國公民,外國緊急派出直升機前往喀布爾的外國大使館。1975年越戰時外國倉皇撤離的“西貢時刻”重演。
此時,阿富汗總統加尼已經離開了阿富汗,行蹤成謎。曾放狠話要守住北部最大城市馬扎里沙里夫的著名軍閥、阿前副總統杜斯塔姆出逃,把這座反塔陣地和自己的豪宅留給了塔利班。
阿富汗政府軍和地方武裝兵敗如山倒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就在所有人震驚之時,塔利班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2001年阿富汗戰爭前,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就是這個名字。
為何塔利班在短短三個月就打敗外國砸886億美元支持的30萬阿富汗軍警?曾經參與推翻塔利班政權的主力北方聯盟為何啞火?今后的阿富汗將走向何方?周邊國家會受何影響?
政府軍兵敗如山倒
6月,外國情報機構預測塔利班可能在6到12個月內奪下喀布爾。8月11日,外國情報機構預測塔利班或在90天內占領喀布爾。這個預測公布后四天,塔利班進入喀布爾。
塔利班預計士兵人數從5.5萬到8.5萬不等;截至今年4月,阿富汗有300699名軍警,其中軍人182071人。
我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鳳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塔利班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拿下喀布爾,最重要的原因是阿富汗國內的力量平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力量平衡的一端是外國,以及外國和北約盟友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另一端是塔利班。推翻塔利班政權后,外國在阿富汗的重建進行了20年,但塔利班在此期間也完成了重組。
重組后的塔利班在政治和軍事上與外國和其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形成了僵局,“也是一種平衡”。外國無法徹底消滅塔利班,塔利班也消滅不了得到外國支持的阿富汗政府。
但外國的撤軍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王鳳表示,外國從阿富汗撤軍的計劃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特朗普時期開始加快撤軍,拜登落實了全部撤軍。全部撤軍的邏輯是,外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撤軍,至于撤軍后阿富汗會怎樣,不是外國關注的重點。
外國撤出后,天平上的另一端只剩下了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的政治軍事僵局被徹底打破。
王鳳表示,第二個原因是阿富汗政府自成立之初就有“先天缺陷”: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沒有完全自立,一直靠外國及其盟友支持。
在政治上,阿富汗政府移植了西方民主模式;經濟上,阿富汗人均GDP僅500美元左右,每年財政預算的60%到70%都來自外國及其盟友,屬于輸血經濟;軍事上,阿富汗政府軍警的軍餉來自外國,武器裝備和技術支持也來自外國。
王鳳指出,過去20年在打擊塔利班的行動中,阿富汗政府一直沒有完全獨立承擔作戰任務。奧巴馬時期,外國也曾從阿富汗部分撤軍,但負責裝備維護的承包商沒有撤出。在今年的撤軍中,1.8萬名承包商也撤出阿富汗。
“外國的全面撤軍從心理上瓦解了阿富汗政府軍。”王鳳表示。
我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我國家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青燕還指出,阿富汗政府軍從建立初就派系林立,沒有樹立為國家而戰的理念。
阿政府軍脫胎于北方聯盟。在阿富汗戰爭初期,各武裝組成的北方聯盟與北約聯手推翻塔利班政權,隨后北方聯盟解散。
李青燕介紹,北方聯盟時期,塔吉克、普什圖、哈扎拉、烏茲別克族成員之間就存在矛盾,士兵只忠于自己的民族,甚至只忠于自己的部落。這些士兵成為政府軍后,并沒有為阿富汗加尼政府而戰的心理。
反觀塔利班,除了實力不斷增強之外,該組織從5月起就展示了周密的戰略部署:從農村轉到城市、從北部開始各個擊破、再圍攻喀布爾。與此同時,塔利班還加強了對外的政治宣傳、與外國簽訂協議,把該組織打造成阿富汗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而不僅僅是軍事力量。
至于北方聯盟前軍閥的出逃,李青燕表示,來自普什圖族的加尼出任阿富汗總統時曾被調侃為政令出不了喀布爾的“喀布爾市長”。為改變這種形勢、加強中央集權,加尼開始削弱軍閥勢力,免去了多名軍閥在政府中的職務。
因此加尼本人與地方軍閥一直有深沉的矛盾。在塔利班襲來時,加尼臨時加強與軍閥的聯盟自然無法取得其所希望的效果。在看到塔利班勝勢已定時,軍閥們也為了保存實力隨機而動。
今后阿富汗會怎樣
1996年到2001年執政時期,塔利班實施了一系列極端政策,包括不允許女性上學、嚴控娛樂活動、不顧全球反對炸毀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
如今,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重新回歸。王鳳表示,塔利班有建立伊斯蘭酋長國的目標,但現在還沒有公布具體的政策內容。
她指出,塔利班在此前控制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伊斯蘭法庭,用伊斯蘭教法解決民事糾紛。但與20年前相比,塔利班如今在政治上更成熟,“有些材料顯示塔利班在吸取當年的教訓、糾正比較偏激的做法,約束自己的成員。”
至于今后塔利班在鞏固政權階段是否還會重新實施極端政策,王鳳認為還需要看實際行動。
雖然塔利班成功占領首都,但阿富汗依然存在諸多勢力,包括地方軍閥、“伊斯蘭國”(ISIS),哈拉扎人還曾遭到塔利班屠殺。這些勢力都可能成為今后反對塔利班統治的中堅力量,引發阿富汗內戰。
李青燕表示,塔利班能不能守住打下的江山,要看其能不能盡最大程度建立一個包容性政權,吸收塔吉克、哈扎拉、烏茲別克各族的政治力量。
“就像塔利班在阿富汗政府統治時打了20年的游擊戰一樣,今天投降、逃跑的軍閥今后也可以成為反對塔利班政權的武裝力量。”李青燕說。
王鳳認為,如果塔利班能夠實施更加溫和的伊斯蘭政策,包括國內政治、社會和對外政策,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得到民眾支持,那么其與軍閥的矛盾將成為次要矛盾,爆發內戰的可能性也會相對減少。
相反,如果塔利班在鞏固政權時采取的措施沒有得到民眾支持,那么內戰“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阿富汗與周邊國家
除了ISIS,阿富汗境內還有基地組織、數千名巴基斯坦塔利班、400多名“東伊運”成員。阿富汗東北角巴達赫尚省與我國接壤,兩國邊界線僅92公里,唯一通道為瓦罕走廊。
李青燕表示由于地理環境和氣候惡劣,再加上我國邊防嚴密,瓦罕走廊沒有成為運輸恐怖分子的走廊。對于其他渠道的威脅,我國也做了很好的防范。
王鳳指出,塔利班此前承諾,該組織不允許任何極端組織從阿富汗土地上攻擊周邊國家。與此同時,伊朗、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也表明,只要阿富汗的戰火不燒到各國邊境,各國也不會干涉阿富汗內政。
至于塔利班上位后未來會如何做、是否會遵守承諾,王鳳表示還需要觀察。
在美軍從阿富汗完全撤軍前,土耳其一直在與外國就喀布爾機場安保協商,希望介入阿富汗問題;俄羅斯視中亞為其戰略后花園,與塔吉克斯坦等國在阿富汗邊境上軍演;印度和巴基斯坦則把阿富汗視為制約對方的關鍵。印度一直是阿富汗政府主要支持國,在阿富汗修建高速公路、大壩、醫院,甚至議會大樓,投資超過30億美元。
王鳳指出,外國從阿富汗撤走后,周邊大部分國家和俄羅斯都明確表明不干涉阿富汗內政,“阿富汗是個大泥潭,現在誰都不愿意陷入這個泥潭,沒有國家想取代外國干涉阿富汗內政。”
李青燕表示,對于中亞國家,目前最主要的是安全防范,俄羅斯一直積極參與阿富汗的和平和解進程。而印度是外國的盟友,外國撤出后最想把接力棒交給印度,希望印度在阿富汗發揮更大影響力。
但隨著阿富汗政府下臺,印度在阿富汗的力量削弱。李青燕認為,為了確保在阿富汗20年的投資發揮作用,印度今后可能會發力以延續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但印度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要看塔利班政府的構成。
針對阿富汗局勢重大變化,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8月16日的發文人會上表示,我國尊重阿富汗人民的意愿和選擇。
華春瑩說,中方注意到昨天阿富汗塔利班方面表示,阿富汗戰爭業已結束,將協商建立開放包容的伊斯蘭政府,并采取負責任行動,確保阿富汗公民和外國駐阿使團安全。中方期待這些表態能夠得到落實,確保阿富汗局勢實現平穩過度,遏制各類恐怖主義和犯罪行徑,讓阿富汗人民能夠遠離戰亂,重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