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區教育學院主辦,新涇鎮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承辦的“長寧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沙龍進社區”活動迎來了暑假的最后一站:《繪畫舞動、心揚》——少年繪畫和舞動體驗。
這次的活動給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位特別的老師——“戲劇療愈師”李春媚,她擅長用繪畫、舞動和戲劇來療愈內心、開發潛能。
整堂課圍繞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感知力、表達力、創造力逐層展開。這些互動簡單有效,實操性強,即使是在家里,家長也可以和小朋友“玩起來”。
在“拍手大戰”互動游戲中,由于指令隨時會輪到自己,因此需要孩子們全神貫注,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讓“拍手接龍”連貫不間斷。
課程里的感知力又細分為音樂感知和人際感知。李春媚通過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孩子們表達對音樂情緒的體會,一個個頗有想法的答案接連出現:“這首音樂讓我想到了攻城略地”“爸爸媽媽的愛”“和平勝利”......
人際感知訓練則是通過筷子連接兩人手掌,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將筷子固定不能掉落,在隨意舞動的過程中增加人際交流合作的感知。
接著,在“一句話的故事”環節,孩子們根據老師的線索,以每人一句話的方式編講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故事。在這里李春媚也給了“家庭實操”小貼士:“在家里,家長也可以跟孩子進行編故事游戲,在孩子‘編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思考方式,再通過引導的方式將價值觀和信息融進故事中,最后給出一個結局。”
在創造力的訓練中,李春媚讓每個小朋友在畫上畫一筆后隨即傳給下一個人,通過這種集體畫畫的方式,再將這些畫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專注力、感知力、表達力、創造力是李春媚結合小朋友年齡篩選出的能力側重點,她認為這四種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并且精心編排的課程里,順序絕不能隨意顛倒?!耙驗橐粋€半小時的課其實是很長的,對于孩子們來說,20分鐘就要切換到別的內容。一開始如果精力不集中,孩子們的精神會很松散,之后的創造力也就無從談起了。”李春媚介紹說。
上完整節課除了互動“干貨”可以供家長參考學習之外,“寧寧”整理了一些李春媚在跟孩子們溝通時的理念和方法,家長們也可以借鑒一二。
1、通過提問來啟發思考代替直接理念的灌輸;
2、減少對答案的評判,讓孩子更富有創造性;
3、表揚與自我表揚,增加正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4、用隱喻的故事來教育孩子,讓孩子理解復雜的道理;
5、適當添加一些外驅力的認可,如小徽章,小紅花獎勵等。
文字/圖片:王夢巖
編輯:李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