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比問題多,這句話是真理,但是能夠把針對問題的方法進行結構化的梳理,讀完《溝通的方法》之后,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兩個字:服氣。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面對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境界時雖然表達可能差不多,不過看法和感悟都會不一樣,是從表到里,從淺見到洞見的過程。
溝通是什么?
不同的人解答出來的答案是不一樣的,也可以對應三重境界。
有人說溝通不說是聊天說話嘛,有什么好談的?如此看法,只是理解了溝通的表面現象。
有人說溝通要講方法,要鍛煉情商,學會待人接物,好好說話,有同情、同理心等等,這種看法又進了一步,差不多到了第二重境界。
至于溝通到達第三重境界,達到有法有招,以理論化、體系化構建溝通這座大廈時,脫不花應該就能夠排上位。
脫不花說,別怕,溝通是一場無限游戲。
但是想要玩好游戲,除了知道親自玩之外,如果知道玩游戲的原理和方法,就能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這本書是脫不花多年的溝通的經驗的集大成者,以公式思維為入門手法,用結構化的方式構建了溝通的理論框架。
所以,不必等了,先讀起來再說了。
01
羅胖在不同場合經常引用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的一句名言:能用結構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決的問題,就不靠開會。
從開會到制度到結構,這是由低維到高維的升級。
對于溝通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何真正解決溝而不通、溝通效果不佳等難題,那么用結構化的方式來處理也是一種高屋建瓴的方式了。
通讀《溝通的方法》這本書,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這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
一本書要如何讀?
在讀書之前,把一本書的目錄讀上幾遍之后就能明白作者是如何構建一本書的閱讀體系的。
脫不花的高明之處就是把溝通這樣一個看似乎簡單的問題以庖丁解牛的方式打碎了之后又能完整地拼湊出一個整體。
從傾聽開始到如何掌握溝通三大原則,再到如何以輕松的方式溝通、如何讓溝通達到效果以及溝通中如何變變動為主動,最終我們達到終極目標,成為一名合格的溝通高手。
如關于傾聽這事,以及傾聽的重要性已經屬于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古希臘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先聽后說,多聽少說的人并不多,然后再抱怨溝通沒有效果,就是沒有真正從傾聽開始才對。
在這本書里,脫不花就給出一個概念:結構化傾聽。
在傾聽的時候要注意三件東西:溝通對象的情緒、事實和期待。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不是機器之間代碼的溝通,只講明白邏輯就成了,這中間最重要的則是每個人的情緒如何?這還只是一個起點了。
是帶著怒氣溝通,還是心平氣和地溝通,情緒不一樣展現出來的溝通情境就是冰火兩重天了。
除了情緒之外,溝通雙方掌握的信息多少是否會帶來判斷的偏差以及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也是溝通中的重要元素。
所以,脫不花在這本書中專門拿出一部分來講述傾聽的重要性,只有從傾聽開始,才能真正全力以赴地去溝通了。
當然了,傾聽只是良好溝通的第一步,真正學會傾聽,了解了對方的情緒,事實和期待之后,那么通過明確的行動,最終就能達成溝通的目標。
在此書中,脫不花不斷地把各種溝通中的理論進行結構化的梳理,通過與一些溝通場景相結合,最終讓讀者既有理論的支持,又有實際可理解的場景,并且有可實用的工具。
羅胖在推薦序中說,他的主要任務是勸你一定要把這本書看完。
這點羅胖倒是過于擔心了,相信真正想了解并學習溝通之人,只要看完第一篇脫不花針對傾聽的結構化解剖,估計不想看完都很難了。
畢竟,好書是值得好好研讀的。
除了站在高維的結構化分析之外,此書的另一個特色,則是公式化分析。
02
談到公式化思維,相信即使不理解高深的科學,許多人對于愛因斯坦的質能議程式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有人說,正是這個方程徹底地顛覆了人類固態思想,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話一點也不為,要知道正是這個方程式的發現才有原子彈、氫彈的誕生了。
如果用文字來描述,估計講半天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寫下一個公式出來,大家一看,原來如何簡單啊。
這就是公式化思維的妙處,化繁為簡,一說就懂。
作為寫作者的脫不花可不會制造原子彈,但是創造幾個方程式還是得心應手的。
在溝通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一個人可能滔滔不絕地講了大半天,然后高手總結了一下,可能就是幾句把重點拎出來了。
滔滔不絕的話大家聽得昏昏欲睡,太難理解了,而高手通過一二三四的條理分析,大家一聽就明白了。
這就是不同水平的溝通者,在解析問題方面的高低之分。
光條理分析還不足夠,如果能夠通過公式化的方式,更能讓人理解通透了。
比如溝通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從如何破冰開始的,特別是針對陌生人的拜訪之類,破冰之旅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破冰呢?
脫不花總結的就是:破冰=雙線卡位+展現關切+營造掌控。
公式給出了,讀者的興趣也就來了,雙線卡位、展現關切和營造掌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讀完之后,除了理解了破冰之后各個名詞的含義之外,這個公式基本上也就記住了。
這樣的公式在書中太多的:
贊美=打追光+輕輕地+深深地+常常地
激勵=及時贊美+行為建模+反饋閉環
拒絕=開門見山+移花接木
即興發言=萬能開頭+談感受/談行動。
閑談=傳遞尊重+傳遞價值
通過這些公式,然后再去通常公式后面的故事及相關工具操作手法,一個溝通場景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其中的精華并且能夠實用了。
脫不花自豪地說:
每一個溝通的方法背后,都有一個“經過生活的毒打”,最終“打贏了”的故事。
溝通無極限,這是一場永遠沒有結束的游戲,那么如何在這場游戲中能夠生存得很好?也許這本書會給你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了。
畢竟方法總比問題多,多一個方法論和解題思路,何樂而不為呢?
最終還是如同脫不花希望的那樣,讀完此書,回到現實后,你會發現聽懂別人的弦外之音、化解別人復雜的訴求,都不是難事。
溝通很難,溝通也很容易,這場游戲無論誰都逃不掉,那還不如尋找最佳方法努力去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