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拼過一些木質模型吧,有的是自己喜歡,有的是需要陪小孩一起完成一個木質模型。
通常是從網上買一些切割好的模型配件,然后用膠水或者直接連接在一起就成功了;一些難度較大的模型,還需要使用橡皮筋之類的為其提供動力,這樣做出來的模型也能靠著橡皮筋和齒輪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一般買的這些模型都是參照真實的某個事物而制成的,如火車,汽車,房子以及摩天輪等等。
在日本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屆制作文化展,其參賽的作品主要是一些手工制作產品,主辦方想以這種文化展的方式,來提高創新能力,以及弘揚和發展傳統手工制作工藝。
秩序紊亂?
最近舉辦的第十屆制作文化展上,有一件叫“秩序紊亂”的木質模型作品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同時也獲得了本屆展會的優秀獎。
這款木質模型的制作者是一位只有27歲的鈴木完吾,整個木制模型從設計,CAD建模,切割材料再到組裝都是由本人手工完成。
整個木質模型的零件有270個之多,并且在模型上面還分布著5個像手指一樣的“機器花”,每一個花有6個“花瓣”,通過用手轉動方向盤,所有的部件就會像一部精密運行的機器一樣動起來。
從外觀上看整個木質模型非常的無序,并沒有什么規律,各個大小齒輪和5個“機器花”都是無序的排列和相互咬合,所以也就給她取了“秩序紊亂”的名字。
因其這種無序排列,就會讓齒輪有一定的傾斜角度,這也增加了難度,在制作過程中要根據齒輪傾斜后產生的誤差,木質材料的柔軟性以及彎曲的程度等因素來實際組裝。
讓看似無序的各種大小和形狀的齒輪相互縱橫交錯,只要傾斜軸的齒輪之間正確地咬合傳遞動力,這些機器花就能在不同的時間和周期綻放開。
選擇手動的理由之一是不容易發生故障,還有就是手搖,能夠讓接觸的人能體驗到“齒輪間相互咬合在一起轉動”的感覺,讓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有趣之處。
在制作過程中根據設計要求,在電腦上CAD建模,將每一個零件的尺寸都做出來,并在電腦上預演拼裝。
木質模型使用密度纖維板,這樣也便于機械線鋸切割齒輪,加工難度也沒有那么大,經過組裝后就能成功了。
書寫時鐘?
其實早在2016年,當時還是個學生的鈴木完吾,就制作出了另一個記錄時間的木質時鐘叫“書寫時鐘”,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據說,這款時鐘的靈感來源于玩具發條娃娃,她是由407個木質部件組合而成的,
每一個零部件都是由手工制作,其制作過程耗時10個月,整款產品并沒有一個電子元件,使用4塊黃銅配合發條作為動力源。
書寫時鐘是一種類似于機械鐘的木質模型,借鑒了傳統鐘表的鐘擺和發條結構,每分鐘將時間寫在“表盤”上。
還使用一塊磁性板作為表盤,背面有一塊磁鐵用于將表盤上面的數字擦除,以便重新寫入數字,這就好像小孩子使用的磁性畫板,經過推拉后就能將其擦掉。
啟動后所有的零部件都會運轉起來,從而控制2根用于書寫的小木棍書寫出數字,看起來就很動感。
為了讓其能夠準確和快速地書寫所有數字,整個時鐘還模仿了計算機模型,讓所有零部件都精密協作。
雖然這款時鐘并不完美,畢竟她是由木頭做成的,經常會出現時間變快或者變慢的現象,但是這并不影響人們對其高超技藝的贊賞。
這類傳統的木質手工模型雖然并沒有多少實用性,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其的喜愛,甚至有人還會對其非常的著迷,而且木質模型不像金屬那樣具有冰冷的感覺,木材更具有柔軟的手感、親切感。
看完立刻有一種自己試試的沖動,一分鐘過后還是覺得躺在床上看看舒服。
文中圖片截取自Youtube《2021年度 第10回 ものづくり文化展 優秀賞『秩序ある無秩序』》文中gif截取自Youtube《2021年度 第10回 ものづくり文化展 優秀賞『秩序ある無秩序』》《自ら時間を書いて知らせる「書き時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