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林波 攝
活動現場。 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7月3日電(記者 林波)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中,中國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雙碳目標”,何以助力?
7月3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與新材料新能源技術峰會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舉行,高校知名學者與行業專家、企業界代表齊聚,圍繞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熱點主題,共議“雙碳目標”下清潔能源材料和技術的新思路,分享綠色建材與低碳建筑等領域發展的新動態。
“碳中和的四種途徑是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解釋說,碳元素通過碳固定和碳釋放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循環,碳中和的目的是減少大氣圈中無法被固定或利用的二氧化碳——“黑碳”含量。
審視當下,何雅玲分析說,碳替代將成為碳中和進程中的中堅力量,預測到2050年,碳替代貢獻率占全球碳中和的47%,碳減排、碳封存和碳循環貢獻率分別占21%、15%和17%,“推動能源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驅動力和必然選擇。”
如何推動能源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碳中和?
在位于奉化的寧波瑞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瑞凌”)車間內,已實現規模化生產的輻射制冷膜、輻射制冷金屬板等產品正在下線生產。
寧波瑞凌創始人、董事楊榮貴表示,這些產品已實現在大型公共建筑、糧食倉儲、石化存儲等領域工程應用,項目應用數據表明,空調制冷節電率可達到40%以上,降溫節能效果顯著,將極大地促進各行業各類建筑設施的降耗減排,“我們將踐行科技創新擔當,加速履行‘碳’責任,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科技力量。”
這是寧波推動能源科技進步和創新進而實現碳中和的剪影。
作為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之城,寧波擁有發展壯大節能環保與超材料產業技術的良好土壤,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優勢明顯的“寧波制造”節能環保產業體系,并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五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仲朝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經濟社會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我們期待更多的優秀企業,進一步用好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以更優質的創新成果、更前沿的先進科技,在助力寧波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程中作出更大貢獻。”(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