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昨天是七夕佳節,作為咱們我國人專屬的“情人節”,七夕被賦予了人們對浪漫的期待,節日本身也在提醒我們要記得將思念和愛意傳達給彼此。但是,有些夫妻因為一些原因相隔異地,日常共同的一日三餐也成了奢望。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發文人采訪了四對異地夫妻,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愛情故事中,或溫馨平淡或詩情畫意的細節。
雙警夫婦“遠程并肩”
人物:杜振華&劉明慧 異地:肥西—宿州
早上6點50分,把孩子奶粉沖泡好,8點,爺爺奶奶將孩子送到托管班,自己就到警犬中隊開始訓練、巡邏,三天一次的夜班還要堅持一個通宵接處警任務……相比以前,杜振華現在每天的時間安排緊湊了不少。因為工作安排,杜振華在今年四月底來到了肥西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與在宿州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工作的妻子劉明慧開啟了他們的異地生活。
相遇:惺惺相惜牽手成功
2016年,杜振華和劉明慧在安徽公安職業學院第一次相遇。在杜振華組建的交流群里,作為大師哥,他總熱心地回答學弟學妹的問題,這其中就有劉明慧,兩人也逐漸熟絡起來。
7、8歲的時候就對部隊有著向往,劉明慧對于部隊的熱愛,周圍人中很少有人能夠理解。“直到我發現杜振華也是這樣,對部隊有著別人難以理解的熱愛,有很強的國家榮譽感和集體榮譽感。”正是對部隊的這股子熱情,讓劉明慧和杜振華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愫。2017年10月,兩人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相愛:一封家書見證愛情
“對你有三個要求,須做到:平安回來、健康回來、活著回來!”2021年初新冠疫情暴發時,杜振華走上了援鄂抗疫的第一線,在當時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妻子劉明慧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他的決定。當杜振華到達湖北駐地后,打開背囊,才看到了這封妻子悄悄放入行李中的家書。“就好像以前打仗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感覺。”如今,杜振華還好好地保存著這封信,對他來說,這是他們夫妻間情感的最好見證。
杜振華動身援鄂的前一天,劉明慧上完白班回家,卻發現這個平日里看著心大的丈夫,已經把家里需要的米、油等全都置辦妥當了。不僅如此,他還把家里的衣服收拾了,把地也拖了一遍。“當時我很感動,我表面沒什么反應,其實是很擔心他的。”今年工作調動前,杜振華也是這樣把家里的一切都收拾了一遍。劉明慧笑著說:“在我同事的眼里,我有著一位‘完美丈夫’。”
丈夫在一線直面疫情的兩個月里,劉明慧在自己工作的調度室內,也一直堅守著。因為孩子年齡較小,單位領導建議劉明慧那段時間停上夜班。但為了不給單位拖后腿,劉明慧還是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把一歲左右的孩子交給爺爺照顧。“因為我這邊工作安排比較緊湊,如果我要不上的話就要別人代班,我心里實在過意不去。”
相守:聚少離多愛不褪色
由于職業的特殊性,節假日別人團聚的時間里,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反而更加忙碌。今年端午節,一家人還是通過微信視頻,才在夜班空閑的時候聊上了兩句。“現在我們倆主要靠微信聊天,發過去等著對方回復,連同時在線的機會都很少。”結婚到現在,兩人只一起過了一次大年三十。盡管個人時間被壓縮了不少,杜振華夫妻卻不后悔,“穿上這個警服了,該做的就要做到位,就是一種責任吧。”
大型活動安保“先進個人”、個人三等功、安徽省公安機關援鄂工作“先鋒模范個人”……結婚后的四年時間里,杜振華憑著過硬的工作素養和敬業的精神,拿到了不少的獎章,可他卻說:“這些軍功章有一半都是我愛人的。”2018年,杜振華前往北京參加中非論壇北京峰會安保工作時,懷孕的劉明慧發高燒才剛剛康復,妻子在背后每一次的默默付出,都被杜振華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
如今分隔異地,平常休息日就少的杜振華夫妻,想要約定好時間一起做件事情,更是難上加難。上個月說好的一起帶孩子參加托管班活動,也由于當下疫情防控泡了湯。盡管這種異地生活的狀態還要維持一段時間,但正如杜振華朋友圈里寫的那樣:家可以不回,但是不能不想念。這段愛情生活的主旋律,對夫妻倆來說,并沒有因身處異地而歸于平淡。
楊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發文人 余康生
不同崗位“救死扶傷”
人物:江帥&夏迪 異地:合肥—壽縣
今年是江帥和夏迪在一起的第十年,也是他們結婚的第一年。十年的愛情長跑中,兩人有過許多約定,但最后都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實現。今年的七夕,因為疫情防控,江帥又爽約了。江帥是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名消防員,夏迪是壽縣益健血液透析中心的一名護士,自2013年江帥參加工作以來,兩人聚少離多。
相許:十年感情聚少離多
“說是在一起十年,真正在一起都沒有一年。”聊起兩人的戀愛經歷,夏迪說江帥參加工作以來,兩個人見面的機會很少,基本上一個月才見一次,“之前有段時間在鄉下工作,我去見他一次要轉好幾趟車。”
由于江帥工作的特殊性,到了節假日,任務會更多、人會更忙。前年的七夕,是江帥工作后第一次陪夏迪過節。“在一起那么多年,那是我收到的第一束花。”夏迪說。
“情緒上頭時的負能量都是暫時的,等熬過異地戀,就沒什么能把我們打敗了。”夏迪說兩個人在一起小摩擦也是有的,自己的脾氣屬于一點就“著”,而江帥則不反駁,一般吵不起來,也舍不得吵。
相愛:點滴小事全都記得
夏迪的腦海中無數次幻想過自己的愛情和生活,但從來都不是現在這樣的。“我特別羨慕同事,下班回家,她們都有男朋友或老公來接,我就一直一個人。”夏迪說她就想要平平淡淡,身邊有個人,但因為工作,江帥一直不在她身邊,什么都要自己解決。
但有時一點點小事都能讓夏迪感動好久。“有一次在閑聊,看以前的照片,找到一張照片問他還記不記得,沒想到他不僅記得,連我當時發朋友圈的文案都能說出來。”夏迪很驚訝,因為江帥能記得這些小事,“我有時候隨口說過什么話,自己都忘了,過了很久他還會記得。”
夏迪不開心時抱怨,江帥就默默聽著;江帥不能陪著自己,夏迪也早就習以為常。“生活的本質也就是互相扶持嘛。”夏迪說她能理解,江帥就是太忙了,因為那是他的工作。
相惜:他讓她擔心又自豪
今年7月21日,江帥接到任務要去河南抗洪,由于走得急再加上害怕夏迪擔心,去到河南后的兩三天,等到情況稍微穩定后,江帥才給夏迪發了條微信,“老婆,我在河南救援呢,這邊一切都很好,不用擔心”。晚上下班回家的夏迪看到這條微信,既擔心又生氣。“當時出于私心是有一點生氣的,覺得為什么去年抗洪去了,今年還要去。”
去河南的半個月時間里,江帥每天早上會給夏迪發句問候,等到晚上休息夏迪才看到信息,兩人幾乎沒有同時在線過。再加上當地網絡差沒信號,半個月的時間里兩人就打過一次視頻通話。
江帥經常出警不回信息,而夏迪總要等到他回信后才能感到安心。對于這樣不能及時得到對方消息的生活,夏迪笑著說其實也都習慣了。她沉默了一會,又說道,“我是護士,他是消防員,能夠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其實我也挺自豪的。”
張俊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發文人 余康生
160公里身相遠心相近
人物:陳國友&吳亞琴 異地:合肥—安慶
他開火、倒油,將倒入鍋中的雞蛋略加翻炒;她收碗、放水,用抹布仔細擦拭飯后的餐具……每個周末,他們都盡可能地放下工作,跨越一百六十多公里,享受他們的二人世界。他們是相愛七年的陳國友和吳亞琴。因為工作問題,他們不得不常年分居;今年七夕情人節,他們希望結束異地,盡快團圓。
相助:工作結緣互相鼓勵
年,陳國友通過考試來到樅陽縣會宮鎮計劃生育辦公室;吳亞琴則是該鎮光裕村的村官。因為計劃生育相關工作的交集,二人由此留了微信,結下緣分。
“當時是同事嘛,聊天的時候他講自己行測考了七十多分,我特別佩服,就常常向他取經。”在那段時間里,只要不上班,兩人幾乎形影不離,雖然聊天內容多以工作和考試為主,但是彼此的性格愛好、未來規劃也在不經意間顯露出來,兩人的距離逐漸拉近了……半年之
在一起后,陳國友和吳亞琴仍然互相鼓勵著前進。
年,陳國友再次通過考試,來到合肥市工作;吳女士也在戀人的幫助下如愿以償,奔赴安慶市開始新的旅途。
相知:距離變遠心卻靠近
“異地當然不容易啊,剛分開的時候,我們老是吵架。”吳亞琴在安慶的工作很是繁重,每天都得在晚上九點之后下班;習慣早睡的陳國友常常一天也等不到戀人
“嚴重”的時候一個星期也沒說上幾句話。長期的分別和短暫的交流導致二人之間逐漸滋生誤會和矛點多鐘,我下了班去超市買點東西,出了超市才發現東西太多了我拎不動,那時候就特別想他在我身邊。”類似的“破防”時刻,吳女士直言“太多了”。好在每次因為生氣吵架之后,他們又能很快冷靜下來分析問題。“有時候想想確實沒什么必要吵,生活不就是你讓讓我,我讓讓你嘛。”在這種激烈而不失理智的爭吵中,陳國友和吳亞琴更加熟悉對方,也更加了解自己。
漸漸地,他們倆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他炒菜做飯,她就會刷鍋洗碗;她準備考試,熬夜看書;他就在一旁耐心陪伴,悉心指導;她常常加班,回家很晚,他就遲一點睡覺,等著和她說說話……
有情人終成眷屬,2019年,陳國友和吳亞琴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相守:不遠未來定能重逢
今年七夕情人節,又是一個周六,陳國友像往常一樣,到安慶去陪陪愛人。“就像是約定好了一樣嘛,她工作比較忙的時候我就會去找她,就是簡單吃個飯聊個天,也挺開心的。”
在丈夫的鼓勵和幫助下,吳亞琴在工作之余,也一直準備著考試。雖然之前有過幾次失敗,但是她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到合肥與丈夫重逢,屆時,夫妻倆將告別長達近5年的異地生活。
“在一塊生活肯定好啊,至少買東西我再也不會拎不動了。”吳亞琴開玩笑似地表示。陳國友則坦言,他希望和吳女士“能盡快重逢”,“感覺沒有她的生活總是少一塊,她來了,我的生活也完整了。”目前,夫妻倆正在準備生個小孩,“男孩女孩我都無所謂,就是覺得有個孩子家庭應該會更幸福。”對于這個小家的未來,夫妻倆充滿信心。
張與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發文人 呂歡歡
25年共守愛情列車
人物:李周亞&李紅燕 異地:火車亳甬線—宿州
從亳州出發的這一趟列車經過杭州、紹興,在十二個小時后到達目的地寧波。這是李周亞作為火車列車員,常跑的一條線路。今年四十七歲的他,在合肥客運段亳甬車隊八班工作,每周四天半的出勤時間,使得他陪伴妻兒的時間并不多,這也成為他心里的一個遺憾。談起妻子,這個爽朗的男人語氣中多了幾分羞澀。
緣起:一見鐘情修成正果
“我對她是一見鐘情。”李周亞與愛人李紅燕都是宿州人,1996年兩人通過介紹認識。第一次見面,李周亞就對這個小他五歲的漂亮姑娘充滿好感。巧的是,李紅燕在初次見面時也對李周亞動了芳心。李周亞當過兵,身上有一種獨屬于軍人的氣質,而李紅燕也對軍人這一職業有著崇拜之情。在李紅燕看來,這個男人直率真誠,高大帥氣,是值得托付一生的對象。在經歷了五年的愛情長跑后,兩人在2001年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談戀愛時,李紅燕就清楚李周亞的工作性質注定不能常陪伴在她身邊,但是出于對這個男人的愛,李紅燕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而李周亞也知道,在自己工作的日子里,愛人在家是又當爹又當媽。對于愛人的理解,李周亞心里充滿了感動,“工作的時候沒有辦法照顧家里,我就只能在休息的時候干一些家務活,讓她休息一會。”
愛情:發條短信讓她安心
列車員這份工作,不僅陪伴家里的時間少,而且辛苦。在列車上,李周亞需要負責安保,衛生等事情。剛結婚那時,通訊工具還不發達,李周亞只能通過火車上的固定電話聯系愛人。“我每天都要打一個電話給她,我怕她在家害怕。”后來,通訊工具發達了,李周亞便會在每次上交手機之前給愛人發一條短信,讓愛人安心。
每年的春節,都是李周亞最忙碌的時候,每一位鐵道工作者都背負著春運的壓力,李周亞也不例外。2003年的春節,是李周亞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春節。那年正值“非典”,李周亞忙了一夜沒有合眼。在工作的他突然接到鐵路電話,得知愛人羊水破了,即將生產。李周亞匆匆忙忙給家人打了電話,交待了注意事項。
因為路途遙遠,李周亞在第二天上午十點才到達醫院。在陪產了一天一夜后,他們的兒子出生了。李周亞松了一口氣,又轉身投入到工作中。春運的繁忙,使得李周亞在愛人月子中只回來過一次。對于愛人,李周亞心里總有幾分虧欠。
相守:樂于相遇習慣離別
因為李周亞工作繁忙,家里大事小事都只能由李紅燕照料。小到水龍頭維修,大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切都由李紅燕一手操辦。對于李周亞不能常回家的情況,李紅燕也有過埋怨。
每一次的離別,盡管嘴上不說,但李紅燕都會難過好一會,“慢慢地我也就習慣了”。在李紅燕看來,盡管李周亞不能常在家,但是他的心卻一直牽掛著家。從業以來,李周亞因為工作認真負責,獲得無數的榮譽證書,每每看到丈夫的這些榮譽,李紅燕的心里充滿了自豪感。
今年的七夕,因為工作安排,李周亞依然不能在家和愛人度過。他決定像往常一樣,抽時間給愛人打個電話,回家后給愛人準備一桌飯菜。談到有沒有想對李周亞說的話時,李紅燕的聲音有點哽咽,“我希望你要注意身體,工作時不要太累了,家中的一切你都不用擔心,有我在。”
鄧冬妮 趙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發文人 呂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