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哪些城市的收入高?
第一財經發文人通過對各大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普通地級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梳理發現,2021年上半年,收入最高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寧波、蘇州、紹興、廈門和南京。
上海是唯一一個上半年人均收入超過4萬元大關的城市。作為我國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進而吸引了大量人才,這些群體的收入都較高。
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7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8元,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35元,同比增長13.2%,兩年平均增長8.9%。
上半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位居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4%。
在上海、北京之后,新一線城市杭州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2元,超過了廣深兩座一線城市,位居第三。得益于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近年來杭州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節節提升。
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306億元,占GDP的26.7%,同比增長16.7%;兩年平均增長13.6%,高于GDP增速6.6個百分點。相關產業中,機器人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2%,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5.2%和23.4%。
一線城市深圳以37026元位居第四,與杭州的差距為466元。另外一個一線城市廣州公布的數據只有城鎮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數據,暫無全體居民的數據,在此,第一財經發文人以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廣州的常住人口和城鎮化數據為基數,推算出上半年廣州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713元。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預計數,與最終數據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這5大城市之后,寧波、蘇州、紹興、廈門、南京分列第6到第10位。從前十大城市的區位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其中長三角最多,共有6個城市入圍。長三角是我國最大、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群,收入高的城市十分密集。
這其中,地級市紹興的表現頗為亮眼。上半年,紹興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1元,同比增長13.8%,兩年平均增長8.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2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2元,城鄉收入比僅為1.74。
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紹興的高端紡織、先進裝備制造、綠色化工材料等主打產業優勢十分突出。其中,紹興現代紡織制造業集群成功列入2021年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這是紹興市首個國家級的制造業集群。當前,紹興的化學纖維、化纖布、印染面料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輕紡產品集散中心。
包括杭州、紹興在內,浙江11個地市中,有9個地市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在縣域層面,不少經濟強縣收入也非常高。這其中,義烏在各大強縣中領跑。數據顯示,上半年,義烏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341元,同比增長13.5%,兩年年均增長7.4%。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浙江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均衡,城鄉收入差距小。浙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導,藏富于民,每個縣基本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很多縣都形成各自特色的產業集群,各自都有鮮明的主導集群,各個縣市發展的動力比較強勁。
前十名中,只有廈門位居三大城市群之外,地處閩南地區的計劃單列市廈門,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增長1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6%。
近年來,廈門經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廈門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99.85億元,增長15.0%,兩年平均增長7.6%,兩年平均增速在副省級城市中領跑。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廈門近年來大力補足包括地鐵、橋隧、機場等在內的基礎設施短板。同時廈門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這幾年的招商引資力度很大,一系列新興產業項目落戶廈門,高新產業整體發展勢頭不錯。
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市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