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 \ 美學 \ 人文 \理財\ 設計
把創造的藝術延伸到生活領域
美學的探索也不要停止
最后
勇往直前吧
你的每一次分享和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玫瑰]
今天我們來聊聊”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第三章——如何提升健康水平
一。健康陷阱
健康問題會產生很多不同的陷阱,如大人因病無法繼續工作,孩子因病無法繼續上學等等。一場病痛帶走一個本就搖擺不定的家庭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有人提出,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或許努力一把,讓一代人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使其從陷阱中解放出來。這種方式也確實是可以實現的,比如像我們父母輩他們的意愿就是將自己的一生付出給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可以過的更好,于是乎在學習,經濟。生活上給予相當大的支持。而確實依靠學習從底層改變的例子也是最好的說明。
然而有些貧窮國家,因為貧窮而對疾病采取預防措施的難度相當大,從而導致一直窮下去,以此惡性循環形成一個健康陷阱。當一個國家及個人,因為沒有一個健全的保障制度,是很容易陷入健康陷阱的,健康問題最后會導致經濟問題,因為沒錢很多人都會去借貸,借過錢的人都會體會到,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借貸金融知識,就會掉入這個無底深淵,很難爬出來。這個才是真正可怕的健康陷阱。
幸運的是我們國家的醫保制度很健全,以前很多人不敢看的病就因為負擔不起,如今大部分可以保險,加上還有補助,至少可以極大避免了貧窮陷阱。而如今我們還是會看到有的新聞報道,“某某人在醫院檢查出了疾病,因沒有錢放棄治療“ 等資訊,那么是否避免健康陷阱除了要有健全的保障制度外,還需要有一個健全的健康認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二。健康認知
書中列舉了這么幾個例子:
1.在印度這個國家一處貧窮地方患病的小孩來看病,護士們給孩子母親一盒簡單的口服液,大部分母親都不相信口服液,他們想要自己認為能夠治病的藥—抗生素或,一次靜脈注射。然而無論是口服液還是消毒劑都未被廣泛使用。原因竟然是他們覺得口服液價格低了達不到效果,寧愿選擇價格高昂的抗生素。而在贊比亞由于國際人口服務組織的努力口服液和消毒液用的相當廣泛價格也便宜。
2.為了幫助這個貧困的村子人人都用上帶有消毒液的水,比爾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只需要每戶拿出0.18美元就可以一家使用一個月,一次避免48%的小孩患上疾病,這個價格不算貴有的家庭還有優惠劵平均0.16元就可以買到,而只有50%人愿意去購買,當價格下降到0.07元時愿意購買的人數才大幅增長,但還是有1/4的人不愿意購買。
需求量低表明,健康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逃出貧困的方法是存在的,人們似乎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是根本就不想這么做。
3.窮人難道不關心健康嗎?我想答案恰恰相反。運動,調理,喝熱水盡管這些東西會給人健康帶來好處,但人們似乎不愿意為此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數據顯示窮人會把大部分錢花在健康上,8%的家庭的保健花費是普通人的10倍,而遇到嚴重健康問題時貧窮家庭會縮衣節食,甚至借高利貸。問題不在于窮人為健康花了多少錢,而是錢花到哪里了?他們通常會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預防上。他們寧愿在病痛來臨時去看醫生,也不注意平時的調養,好像在我的印象里老人們只要一不舒服就會去吃抗生素,仿佛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有了病去找了醫生一定可以好,而且是很迫切的好起來。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還是一個健康認知的問題,認知影響著一個人的信念。與可以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不同,對于幾乎沒什么信息來源的窮人來說他們只能根據自己以有的認知來做決定,而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效的。其實保健知識大多數人都不是很了解:比如再打完一支抗生素針后,病人可能感覺會好點,其實是自身的修復功能。即使抗生素對病情沒有任何效果,這也會使病人產生抗生素有效的假象。又如病人去看醫生,醫生什么都沒有做,病人就會覺得,自己的病情和醫生沒有關系。
窮人之所以會堅持那些看起來漏洞百出的信念,是因為在他們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希望變得至關重要
陷入困境中的人他們的困擾就是—缺乏信息,信念不堅定,拖延,最重要的是不懂得“延遲享受”。而不在困境中的人他們正真的優勢或許是,很多東西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有好的家庭環境,好的生活條件,不需要去用自己有限的自控和決斷能力去做一些損耗精力且又無力的決定。從而把精力用到更好的地方。
如果我們不是有著這樣不知不覺的優勢那就要更加的去提升自己的認知了。好處只能在未來兌現,而無論如何都無法了解這些好處是什么,也無法了解這些好處在什么時候兌現,你盡管努力,盡管學習,盡管提升自己,不要抱有那么功利的目的去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堅持下去,未來總會以某種方式回報你。要相信未來,也要相信自己。?
珍視你的每一次閱讀,犒賞你的高級味蕾;期許你在午夜夢及所愛,天亮之前有所期待。
更多新鮮、有趣、專業的軟裝知識
請關注我[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