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訴求渠道 “小點”辦“大事”
上半年,遼寧全省一點六萬余個“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化解矛盾糾紛五點四萬余件
發文人黃巖報道 前幾天,張老漢來到鐵嶺調兵山市鎖龍溝村的村民評理說事點專程致謝,“沒跑一次腿,沒多費口舌,村民評理說事點就幫我辦成了大事!”事情要從上個月說起。張老漢需要辦理農村低保,鎖龍溝村評理說事員全程通過視頻連線系統對接調兵山市社保局幫助代辦,30天內就成功為他辦理了農村低保。
走進鎖龍溝村服務中心的評理說事點,調解室寬敞明亮,靠墻一側擺放著可進行視頻連線的電腦。評理說事員劉士杰告訴發文人,過去有些糾紛或事情在村里解決不了,需要到上級部門進一步調解,村民要跑好幾回。如今,村民在這里打開電腦,就可以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視頻對話,直接進行咨詢。
拓展服務范圍,暢通訴求渠道,“小點”辦“大事”,為群眾搭建起快捷方便的反映問題、解決問題的渠道。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建設已經實現全省全覆蓋,提前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建設任務。上半年,全省1.6萬余個“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化解矛盾糾紛5.4萬余件,移交疑難復雜問題1091件。目前,全省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正全面打造信息化平臺。今年4月,省司法廳開發的微信小程序“慧評理”上線以來,注冊人數已達3.5萬余人,訪問量15.2萬余次,開展評理說事2716件。
推動評理說事智能化建設。沈陽市、本溪市開發“評理說事”微信小程序,匯集智能評理說事服務、普法、咨詢等五大功能。錦州市黑山縣將“評理說事”納入自主研發的智慧司法信息化辦公平臺,使評理說事與司法行政各項工作有機融合。鐵嶺市要求相關部門和法律顧問必須隨時接受“評理說事點”的呼叫,實現了評理說事點、鎮(街)司法所、法律服務機構和政府各職能部門互聯互通,真正做到“云端評理說事”。沈陽市沈河區為所有街道評理說事站配備了執法記錄儀、錄音筆、照相機等專用辦公設備,年初至今共調處各類糾紛2220起,調解率100%;調處成功2215起,調解成功率達99.7%;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把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打造成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平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實體平臺、延伸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務平臺和匯聚社情民意的聯系平臺。同時,繼續積極探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智能化工作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使評理說事實現掌上辦、網上辦,為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