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是玉米灌漿期,在素有“天下第一糧倉”美譽的吉林省榆樹市,玉米長勢十分喜人。保護性耕作等黑土地保護模式和農業新技術、農作物新品種在榆樹市廣泛應用,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在榆樹市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看著好于歷年的玉米長勢,負責人叢百元對豐收充滿信心,“合作社1500畝展示區是由省農科院提供的技術方案和技術,目前,水分、溫度、施肥全部利用智能化儀器操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實現全覆蓋。”
作為吉林省首批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縣之一,近年來,榆樹市將黑土地保護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全域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工程,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推動全市智慧農業、數字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有序健康發展。
在農業生產中,榆樹市采取成熟的保護性耕作、增施農家肥、糧豆輪作、秸稈深翻還田、機械深松等7項技術措施,總結出“增施有機肥與秸稈全量深翻還田相結合模式”等4套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機制及整建制推進思路,在推廣黑土地保護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走出一條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這幾年,鄉親們保護黑土地的意識越來越強,大家對保護黑土地非常認可。”叢百元深有感觸地告訴發文人,“通過實施黑土地保護,合作社的農作物產量得到穩步提高,收益也持續增加了。”(樊國棟 王秋月)
來源: 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