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半場收官,各種盤點玲瑯滿目。
或許有人也發現了,在年中盤點中有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關鍵詞:“科技領漲”。
從寬基指數來看,創成長指數上半年以27.21%的漲幅領漲全球,創業板指數和科創50指數分別上漲17.22%、14.01%;
從細分行業來看,儲能設備、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鋰、光伏設備、醫療服務等科技創新行業的漲幅都超過30%。(來源:wind,2021.01.01~2021.06.30)
科創指數強勢領漲的原因何在?站在年中布局當口,科技創新板塊又還有多少“彈藥”?
科技創新板塊還有多少“彈藥”?
事實上,分析這兩個問題,我們都要從行業中來尋找答案。
科技創新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覆蓋行業比較廣,其中關注度比較高的主要包括新能源車、醫藥生物、云計算、芯片等產業。而這些行業,大多都具備了業績高成長、政策面推動力強、未來發展空間廣這三重優勢。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先看業績高成長。
我們就以最近的市場焦點雙創50指數來舉例,從2021年一季報來看,該指數前十大成分股營業收入平均漲幅達93.2%,歸母凈利潤平均漲幅達190.7%。比如眼科醫療服務龍頭愛爾眼科,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漲幅達到了509.9%,市場一致預期的兩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4.1%;又比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漲幅為163.4%,市場一致預期的兩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60.3%——這樣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也難怪能夠吸引眾多資金的眼球。
再看政策面推動。
有句話大家應該聽過:布局科創、創業板塊新興產業,是符合時代需求的投資方向。在“科技興國”這個大方向的引領下,相關行業少不了各項政策的支持和推動
以新能源車行業為例,在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我國對于清潔能源裝備、燃料電池行業持續關注,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汽車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今年以來全國有近50個省、市、地區出臺相關規劃、政策,鼓勵當地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還有芯片行業,針對集成電路供需不平衡、供應鏈不穩定等問題,今年以來多個部門圍繞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協同發力,密集出臺支持舉措;又比如集成電路,作為半導體行業的核心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政策助推集成電路行業國產化發展,半導體產業正面臨較好投資機遇。
最后再來看看未來發展空間。
科技創新產業長期價值凸顯,科創領域各個子行業契合國家科技興國的發展戰略,具有十分廣闊的長期投資前景。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的爆發以及美國對華科技領域的種種限制,凸顯了科技進步與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科技強國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截至2020年底,中國信息業在GDP中的占比僅有3.7%,雖然近年來中國信息業在GDP中的占比加速攀升,但與美國尚有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事實上,在很多普通投資者依然在為“科技行業估值高不高”、“未來能不能投”這些問題所困擾的時候,主力資金早已在科技創新領域積極布局。近年來北向資金持有科創行業市值占比穩步提升,電氣設備、生物醫藥、計算機等多個高創新、高成長行業外資持股比例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截至5月31日,科創行業占北上資金持倉比例達31.6%,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2%。顯示出外資對科創行業長期配置價值的高度認可。(來源:wind)
如何投資布局效率更高?
既然科技創新領域“彈藥”充足,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說,如何布局效率更高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三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是對創業板個股上半年表現的統計。兩市978只創業板個股上半年的平均漲幅為3.84%,其中20只個股漲幅翻番,73只個股漲幅超過50%。(來源:wind,2021.01.01~2021.06.30)
第二組數據是對科創板個股上半年表現的統計。兩市302只科創板個股上半年平均漲幅為14.73%,其中18只個股漲幅翻番,44只個股漲幅超過50%。(來源:wind,2021.01.01~2021.06.30)
第三組數據是對雙創50指數成分股上半年表現的統計。這50只成分股上半年平均漲幅為19.51%,其中愛美客、康希諾兩只漲幅翻番,中偉股份、華熙生物、康龍化成、歐普康視、卓勝微、沃森生物、陽光電源、寧德時代等個股漲幅也都超過50%。
看出來了嗎?雙創50指數成分股上半年的表現,是超過了創業板和科創板兩個板塊整體水平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這只指數的投資價值和潛力。
天弘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天弘雙創50指數擬任基金經理楊超表示,雖然都是聚集前沿科技核心資產,但創業板和科創板兩大板塊在定位上能夠形成有效互補。其中,創業板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涉及新能源車、互聯網金融、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科創板則更加聚焦科技,云集芯片、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眾多優質標的。“在關注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時,科創板和創業板都有一定的投資機會,而二者兼顧的產品能夠更合理地配置布局新興產業投資。”
熟悉市場的投資者對于雙創50指數應該都不陌生,這是中證指數公司6月1日發布的一只產品,其成份股橫跨科創板和創業板兩大板塊。就目前階段而言,在50只成份股中,創業板約占六成(31只),科創板約占四成(19只)。不過,隨著科創板的擴容,其占比將逐漸提高。
在板塊的成長性方面,根據國泰基金的分析,雙創指數板塊2020財年總資產凈益率(ROA)為7.99%,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4.95%,均高于其他寬基指數。根據2021年一季報,該板塊的業績增速達到115.80%,具備顯著的高成長性。
從覆蓋行業來看,雙創50囊括了創業板和科創板頭部公司,覆蓋了醫藥生物、新能源和半導體等細分領域龍頭個股,包括愛爾眼科、金山辦公、寒武紀、中芯國際等等。相比同類科技指數,雙創50指數科技屬性強、標的范圍廣,可以更全面和均衡地分享注冊制下位列板塊龍頭的上市公司成長紅利。
沒有證券賬戶能買雙創基金嗎?
之前首批雙創50ETF基金的發行一度引發了市場關注熱潮,但是對于更多普通投資者來說,場內基金卻有些“可望不可及”。
不少投資者也在詢問,“沒有證券賬戶能買雙創基金嗎?”、“我想定投,ETF能做到嗎?”
相比場內交易的雙創ETF,雙創50指數基金的確是更接‘地氣’的存在。據介紹,首只場外雙創50指數基金天弘中證雙創50指數基金(A:012894,C:012895)從7月5日-7月14日正式發行,基金募集上限為30億元。投資者上支付寶搜“雙創”,天天基金網、同花順、天弘基金APP,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各大銀行,以及各大券商APP等銷售機構均可購買。
楊超提醒,雖然科創賽道發展前景廣闊,但科創企業在經營層面的風險本來就相對傳統行業更高、不確定性更大,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提出了較高考驗。同時,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科創板與創業板的準入門檻高,包括資金限制、交易經驗限制等。“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借道指數基金投資是一種門檻更低、風險更低、可操作性更強的投資方式。”
風險提示:本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