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不但旅游業的發展聞名世界,工業制造業的發展也享有盛名。
泰國工業化進程
一大特征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制造業。這種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工業發展模式在過去20多年取得了顯著成就,并將在今后發揮更大的作用。
泰國的農產品種類繁多,供應十分豐富,因此自然會衍生大型的食品加工工業的建立。從而為大型的商業牲畜生產提供了無窮的增長潛力和機會。目前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凍雞、凍蝦出口國之一,其她前景看好的農工業包括棕櫚油、菜籽油、罐頭水果和紙漿。
近些年泰國推出了很多投資者優惠措施,特別有利投資者到當地營商。例如,泰國的企業稅率為20%,低于越南、印度、馬來西亞及印尼。與此同時,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向各行各業提供多項稅務優惠、支援措施、服務以及進口關稅減免。獲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提供投資優惠待遇的制造業公司,亦可豁免外資股權限制,而其出口也不受本地含量規定所限。
泰國慢慢成為東南亞制造業基地,慢慢成為全球新興的制造業強國,主要原因是該國工人的教育程度高,技術熟練兼且生產力強大。泰國制造業前景吸引,依然獲得外國投資者垂青。泰國當局采取多項措施以開放市場及促進自由貿易,進一步優化當地制造業前景,特別值得注意的措施包括提高當地工人技能、便利技術轉移以及推動創新。
目前,泰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包括汽車、服裝、紡織、制鞋、電機、電子、運輸設備等。制造業方面主要有汽車制造業、紡織制造業和電子配件業制造三大塊。
1、汽車制造業
泰國汽車制造業全球排名第12,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汽車零件生產國。
泰國吸引各類汽車制造商和組裝商到當地設廠,包括寶馬(BMW)、福特(Ford)、萬事得(Mazda)、三菱(Mitsubishi)以及日產(Nissan)。此外,該國的汽車零件供應商數目眾多,因而推動當地的鋼材生產業蓬勃發展。
1986年7月,泰國政府宣布從1987年1月起,當地的客車生產組裝廠必須使用54%以上的當地生產零部件。這一項措施促進了泰國的汽車零配件生產。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使泰國的汽車生產前景進一步看好。其她如農業機械、柴油發動機等商品的市場也將因AFTA而擴大。
曼谷的東部沿海地區被稱為“東南亞的汽車城”,成熟的汽車制業鏈吸引了全球汽車廠商在泰國設廠,有超過2400家汽車相關企業在此入駐。
2、紡織制造業
泰國的紡織業在 過去50年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憑借著常年在絲綢和棉花生產 方面打下的堅實基礎,泰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市場不斷增長和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
從1985年以來,泰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之一,在世界服裝出口國家排行中位居13位,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泰國紡織業覆蓋了從纖維制造到成衣生產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面對全球高中低不同市場可提供各類成衣產品,為東南亞織品貿易的樞紐。
3、電子制造業
電子業作為泰國主要出口營收的來源,在該國經濟上扮演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子制造是泰國最重要的產業,占泰國出口量的首位,占出口總額的25%、國民生產總值的15%。事實上,電子業已使泰國成為東南亞的區域領導商,讓泰國成為東南亞最大的電子組裝基地之一。
泰國每年制造并出口超過6000萬臺家電,為各大品牌諸如富士通、LG、索尼、華碩、宏碁和三星制造和組裝產品,同時泰國也是全球硬盤驅動器及存儲單元的第二大制造國。
泰國擁有超過2,300家公司以及40萬名員工。其2017年的消費電子產品營收達到8.39億美元。該國也是東協最大的電器生產基地,以及全球第二大冷氣制造商,第四大電冰箱制造商。智能型手機是當地居民的最愛,而可變形計算機、智能型手表以及無線喇叭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