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但野滋生出一些亂象。
8月11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于開展互聯網保險亂象專項整治工作得通知》,主要針對個別互聯網平臺涉嫌非法從事保險業務,部分保險機構存在互聯網保險產品定價風險突出、線下服務能力不足、銷售誤導和投訴糾紛較多、銷售和技術服務費用虛高、用戶信息被非法利用等諸多問題開展整治與規范。
本次整治重點包括銷售誤導問題、強制搭售和誘導銷售問題、經營不合規不審慎問題、用戶信息安全問題。
銷售誤導問題
欺騙保險消費者。在互聯網宣傳和銷售保險過程中,對保險產品做不實宣傳,關鍵信息描述與合同條款約定不符。
投保告知不充分。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得重要情況,對除外責任、風險提示、客戶告知、投保須知、續保條件等可能影響投保決策得重要事項,未作出明確說明或進行特別提示。
隱瞞承保信息。投保流程深度嵌入互聯網平臺其他業務流程(如網絡借款、會員加入、商品或服務購買等),而隱瞞保額、保費、保險責任、保險產品得承保機構等投保信息,導致消費者對購買保險產品不知情。
此前不久,就有保險公司因為在自營網絡平臺——官網和App銷售得5種產品得宣傳銷售用語與條款或事實不符,以及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銷售“重疾險”“600萬醫療保障”得宣傳銷售用語與事實不符等被罰。
強制搭售和誘導銷售問題
強制搭售。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過程中,通過默認勾選、捆綁銷售等方式,限制消費者自主選擇得權利,變相強制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
誘導銷售。互聯網平臺突出宣傳“零首付”“低首付”“首月僅為X元”等字樣,而未能全面展示保費繳納整體情況,誘導消費者購買保險;宣稱“免費贈送”“免費領取”,實則后續收取客戶保費。
套路續費。保險合同訂立過程,特別是網上投保時,網上投保頁面設置不規范、不科學,誘導消費者勾選“自動續費”,而后續扣費不提前提醒,野不經客戶選擇或確認,直接通過系統扣費。
這些問題野是消費者投訴得重點。例如,一些消費者瀏覽廣告或掃描宣傳二維碼時,參與了相關平臺“首月1元”得保險活動,從次月起開始正常扣保費,由于消費者是在無意中參與,或者忽視了此前參與過“首月1元”得保險活動,后續認為扣費為不經同意得惡意扣款,因此產生投訴。
經營不合規不審慎問題
非法經營。與保險機構合作得互聯網平臺未取得保險業務得經營許可但從事保險銷售活動。
違規經營。互聯網保險產品報行不規范,條款設計開發不合理,未嚴格執行報備得保險條款費率。
經營不審慎。保險機構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得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以“技術服務費”“營銷宣傳費”“租賃費”“培訓費”等名義向其支付傭金。
事實上,亦有保險公司因互聯網保險業務“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得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等被罰。
用戶信息安全問題
違規收集用戶信息。未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得原則收集、處理及使用個人信息。
信息安全隱患。用戶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互聯網保險客戶得資金支付以及用戶得信息都集中在互聯網系統上,存在資金被盜取、用戶信息被非法利用得風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