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看生命奧秘,解當下之困,一起走進《莊子》
我們知道管仲和鮑叔牙。叫管鮑之交,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一直是后世的楷模。
但是在莊子《徐無鬼》篇這樣記載的,管仲病危了,然后齊桓公急忙來探望說:在這個時候,我也不用忌諱什么了。如果你死了,那誰來輔佐我治理天下呢?
管仲問他,你的心中人選是誰?
齊桓公說,鮑叔牙可不可以呢?那是你的至交。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管仲一開始輔佐的是齊國的另一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的就是齊桓公小白,后來因為爭奪權位,管仲曾經試圖用箭射殺齊桓公,后來齊桓公小白奪得了王位。殺死了公子糾,并且囚禁了管仲。本來是要把管仲殺掉的。
但是鮑叔牙堅決不同意,說如果你想得天下,想作為霸主。那你就要必須得到管仲,要重用管仲。齊桓公也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尊管仲為‘仲父’。
所以說,鮑叔牙是管仲的救命恩人,再造父母都不為過。
就是他們這樣的關系。在管仲病危的時候,就毫不掩飾地說,鮑叔牙不可以。鮑叔牙是一個廉潔之士,他的身上都是優點,但是他看不起不如他的人。只要不如他,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如果你任用他,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他對上會吹毛求疵,對下它會約束老百姓的這種自然天性,如果你任用他,你們不久以后就會翻臉。用不了幾天,你們就是仇人了。
齊桓公就問他,那用誰可以來輔佐我治理天下呢?管仲說隰朋可以,說隰朋這個人知道自己愧不若黃帝,哀不若己者。他知道自己的德行還不夠完滿,還不夠完備,他也能夠同情不如他的人。說隰朋是可以的,如果沒有更合適的人選,那就隰朋吧。
如果我們讀到這,這哪里是什么管鮑之交呢?哪里是什么生死之交呢?這明明是背后在說壞話呀,說好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了,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
其實莊子在《徐無鬼》篇這一段是在表達的一種中心思想,就是‘托不得已于中’。
莊子在《人間世》篇早就說過:‘天下大戒有二:一曰命,二曰義,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無所逃于天地之間也’。
也就是說,父母子女之間。君主和臣子之間。他都是不可解與心的,一定要是心與心相互通達的。君主和臣子也是這樣,無事而非君,無所逃于天地之間也。如果你不能夠通達彼此的內心,你是逃脫不了天地之間的(空間時勢)。
所以莊子在《徐無鬼》篇通過管鮑之交,表達的是一種托不得已于中,一切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管仲之所以說了這番話,那是因為他知道齊桓公內心的想法。知道齊桓公心中的人選并不是鮑叔牙,而是隰朋。
所以呢,他是不得不說,他這樣說的情況下,既能夠保持將來齊桓公和鮑叔牙之間的關系,又能夠維護君主的名聲,同時這也是對鮑叔牙的最好的一種保護。
鮑叔牙可以記恨管仲,但是他絕不可以記恨齊桓公。這叫無適而非君也。管仲知道齊桓公內心的真實想法,只不過需要有人給他找一個借口,給他一個臺階,讓他去選擇隰朋而已。也就是說,管仲是不是這樣的建議,齊桓公最終的人選一定是隰朋。在當時的情況下,齊桓公不得不去選隰朋。而管仲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得不說這番話。
管仲的這番話是有高超的智慧的。雖然他不主張推薦鮑叔牙,但是他無形中把鮑叔牙的境界提高了很多。拔高的很多,天下沒有人能夠達到鮑叔牙的這種境界。這樣也會讓齊桓公將來善待鮑叔牙。
所以,這才是真正的莫逆之交,這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不在乎表面的名聲,而是大家能夠心與心在一起。
我們從這個角度可以說,管仲是在用自己的這種名聲來換取鮑叔牙的一生平安。換取鮑叔牙和齊桓公之間的君臣和諧關系。他的用心良苦,的確堪稱萬世楷模。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