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放棄治療的大多數(shù)都是腫瘤晚期、年齡大了、長期臥床、生活質(zhì)量太差之類的病人。
但如果一個40歲的患者,被家人選擇了放棄,而且病人可能希望還比較大,你會不會覺得很驚訝呢?
?
這是個腦梗塞的病人,因為長期酗酒,而且經(jīng)常醉酒后打人罵人,打罵最多的,當然是自己的妻子和母親。因為他的父親已經(jīng)過世,作為家里獨子的病人,就把所有的不愉快,發(fā)泄在了自己的妻子和母親身上。
腦梗塞以后,患者大概率可能需要長期臥床,但從概率上來說,還是有希望能救治成功的。所以一開始家人還是相對比較積極的,但面對越來越渺茫的生活自理,母親和妻子似乎也越來越不積極。
?
直到最終討論以后,家人選擇了放棄!
其實這背后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但拿這個故事寫出來,只是覺得人生很短,一定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你對別人怎樣,最后終會換來別人對你怎樣!你種下什么樣的善因,就會有什么樣的善果。
就像病人母親說的那樣,他妻子還年輕,不能把所有后半生,放在伺候一個長期癱瘓在床的酗酒者身上?,F(xiàn)在結(jié)束,她還能再找個家嫁了,再往后會越來越困難。
至少這位妻子,得到了母親的贊同和理解,雖然一邊是自己的親兒子。至少妻子種下的善因,得到了善果。
而病人種下的惡果,結(jié)局大概率也在預(yù)料之中。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想改變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