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大家應該都去過的吧?
就算沒去過
應該也在影視劇里看到過相關的情節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
這樣一個現象:
不管是哪家醫院、哪個科室的醫生
工作時都會穿上一件“白大褂”
而進手術室做手術時
則會換上藍色或綠色的衣服
所以問題就來了:
為什么白大褂是白的,手術服是藍的?
“白大褂”是怎么來的?
其實早期的醫院
醫生、護士穿的并不是“白大褂”
而是灰色、黑色等顏色
選擇這些偏深的顏色
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還比較艱苦
消毒、清潔啥的也做的不到位
選擇黑色、灰色等顏色的衣服
看上去會不那么嫌臟
后來醫療條件逐漸好轉
再加上“細菌理論”和“高溫消毒”的推行
“白大褂”的優勢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易于清潔消毒
白色的衣服顏色相對比較淺
可以更容易地清潔和消毒
以確保醫生在工作時保持清潔和衛生
可以反射光線
白色的衣服可以反射光線
這使得醫生在進行檢查和診斷時
更容易看清楚身體表面的情況
表現專業和干凈
白色被認為是一種干凈和專業的顏色
穿白大褂的醫生也會給人一種專業和干凈的印象
這可以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感
在這些優點的加持下
白色慢慢替代了其它顏色
成為醫院服裝的首選
“白大褂”也變成了醫生的代名詞
那為啥進手術室
要換成藍色、綠色的衣服呢?
解答這個問題前
先要給大家分享一種現象——
后像視覺效應
后像視覺效應指的是觀察某種視覺刺激后
留下在視網膜上的暫時性印象
會在視網膜上持續一段時間
即使刺激已經消失了
這種印象仍然存在
這種印象也被稱為“后像”
由于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被光線刺激后
會釋放神經信號到大腦中進行處理
如果這種光線刺激持續一段時間
感光細胞就會疲勞
導致產生的神經信號減弱或停止
這樣在光線消失后
大腦仍然會保留這種信號
產生后像的視覺效應
舉個例子
如果觀看黑白相間的旋轉圓圈一段時間
然后盯著白墻
就可以看到旋轉圓圈的后像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
醫生進手術室要換藍綠色的衣服
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后像視覺效應的發生
一場手術通常需要持續數小時
醫生的眼睛持續盯著紅色的器官和組織
很容易出現后像視覺
相較于白色
藍綠色能更好的緩和視覺的疲勞
保持眼睛對紅色的敏感度
從而保障手術過程的順利
醫療行業
是個非常嚴肅的行業
所以就算是“衣服顏色”這種“小問題”
背后也有它的原因
內容最后再給大家提一個問題
你知道為什么醫生在手術開始前
要一直舉著手嗎?
博士一分鐘,姿勢漲不停
- 本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