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各位聊一聊臨期食品,很多食品快到保質期了,還能不能買呢?
最近網上討論的有很多,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首先對于合格的預包裝食品來說,保質期內都沒有安全風險的,不能夠因為快到期了就直接扔掉,只要狀態風味正常,都是可以吃的,特別是那些保持特別長的真空包裝糧食,罐頭,軟罐頭,餅干之類的,只要不拆包裝,過期幾天到幾周的時間和過期幾天之前相比,品質味道變化不大。
其次,過期的食品不等于一定存在了食品的安全問題,只要儲藏的條件符合要求,大部分的情況之下,保質期都是打了富余的,畢竟這些時候,生產企業已經不再為它做品質的承諾了,是否有品質降低或者安全風險,你需要自己來判斷。
比如說一些富含油脂的堅果類零食,如果不是真空或者沖淡的包裝,那么隨著時間推移呢,氧化會越來越嚴重,食品的品質是會持續下降的。
第三個就是買打折的臨期食品,你只要覺得自己能夠及時吃掉,并不吃虧,但是如果在家里放過期了,那就有點虧了,比如你發現一件室溫保存的食物,還有一周就到期了,買回來幾天又吃不完,那么建議你放到冰箱里去冷藏,因為降低溫度可以延長保質期,當然了,這個只是權宜之計,千萬不要一直冷藏忘掉,還浪費電費。
第四個特別需要提示,對于那些需要冷藏冷凍的食品呢,或者保質期只有幾天的食譜來說,過期產品,就不要隨便買了,因為一旦脫離冷鏈或者冷藏,冷凍的溫度達不到要求或者環境的溫度太高,食品是會提前過期的,比如說冷藏的巴氏奶,如果它沒有一直放在冷藏柜里,在室溫下幾個小時,它就會提前過期。
比如說面包饅頭,一般的溫度高于20到25度左右,它也會提前過期,這樣的食品就真的有安全隱患了。另外呢,有些食物要特別的小心,修改保質期,比如說超市一些熟食肉類一旦過期,就很有可能微生物超標,存在食品的安全隱患,有些銷售擔心經濟損失,把標簽撕掉再換個日期,實際上銷售的是過期的熟食,這樣的情況很可怕。
另外再來說一說,為什么夏天很多的冷藏食品它會提前過期呢?很多人說,哎呀,什么豆腐呀,巴氏奶呀等冷藏的食品保質期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從兩三天,一周,兩周到三周不等。第一個殺菌和溫度以及時間它可能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呢,加熱的溫度越高,時間越長,殺菌越徹底,保質期就越長。很多的冷藏產品為了保持很好的口感,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殺菌的溫度比較低,比如說巴氏奶的殺菌溫度往往只有七八十度,或者殺菌的時間很短,不足以把這些較為頑強的細菌和他們的芽孢消滅掉,所謂芽孢,可以理解成某些細菌休眠形式或特殊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細菌就像蝸牛縮進了硬殼,保護的很好,特別的不怕熱,那么一旦細菌感覺到條件合適了,就會從殼子里出來重新活躍,像放幾個月的牛奶或者豆腐,都得長時間120升以上的加熱,把芽孢徹底滅掉才能夠放心了。
第二個就是包裝,必須足夠干凈,最好是無菌的狀態,辛辛苦苦殺了菌,如果裝進一個被細菌污染的盒子里,那殺菌的工作就白費了,如果企業的生產管理做的不好的話,一點小疏忽,包裝就沒做到無菌,就可能把細菌帶到盒子里了。另外運輸和冷藏也得做好,保質期內就不會提前損壞了,本來要冷藏的東西如果在車上沒有冷藏條件,即便是兩三個小時,都能夠讓細菌給活躍起來,你想想你們私家車夏天都會被曬到燙屁股的程度,就明白這些冷藏運輸食品在酷熱的夏天,在鐵皮貨柜里待幾個小時,會受到什么樣的煎熬。
而且很多東西在卸貨之后,超市一般都得先把它放進倉庫,有些店舍不得費電,覺得反正很快就賣出去了,沒有放到冷藏的倉庫,而直接放到常溫下存放,但是夏天的倉庫當中的溫度可能也會達到三四十度,等冷藏貨架上空了再放進去,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過去了,細菌就已經繁殖的非常旺盛了,那等你買回家可能發現產品沒事兒,但已經提前過期變味了,千萬不要埋怨廠家,通常都是運輸和銷售環節造成的麻煩,反正消費者也不會因此投訴,超市都是罵生產企業,所以說為了穩妥起見,所有需要冷藏的食品買回家都不要再放了,一天以內趕緊吃掉,不要等到保質期的最后一天了,你買過臨期食品嗎?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