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折騰,生活就是不停的折騰”。果真如此么? 我有個朋友,屬雞,今年剛滿42歲。長期處于半體制內狀態,雖然工作屬于常封閉、身心累、環境苦的特殊工種,但奈何工資很高,高到會讓大部分人羨慕的程度。所以呢,我的這位朋友也逐漸成為溫水里的青蛙,慢慢就適應了這種環境,即沒有積累人脈、也沒及時提升自我,就這樣晃晃悠悠來到今2023年。忽然公司告訴他:“你年齡大了,在公司發展基本沒什么前景。所以呢,公司就考慮告訴你早點準備準備,今年6月份就走人吧”。雖然我這朋友已經有了預感,但真到了即將失業這一步,心里還是難免慌的一批[流淚]。
慌歸慌,即然不失業繼續干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那就想想失業后能干些啥吧。雖然“青蛙”當了很多年,但多少還有些歲月的沉淀,我朋友游戲也不打了,健身也不去了,認真捋了捋現在的基本狀況“1.現有寶馬5系一輛,家有房產兩套,沒負債但存款還不算太多;2.大學本科所學工商管理這個萬金油專業,所涉及的財會、人力、貿易、金融都是皮毛,也沒考證,能提供的只有管理學學位證和計算機二級、英語四級證,關鍵這些知識和理論還是20年前的東西[捂臉]3.入職后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想了些東西沒整理過、寫了些東西沒發表過、拍了些東西沒播出過”,雖然工齡挺長,自我感覺挺好,但細細想想,還真的是沒太多能成為核心競爭力的東西[流淚]。4.有些游泳、繪畫、樂器、攝影、健身、籃球等技能加持,都處于愛好層次,不僅不能登堂入室、甚至作為養家糊口的手段都有點困難。”這下可愁壞了我這位朋友,心態頓時崩了呀!
這不,隨著6月份的時間期限越來越近,我這朋友內心的焦灼和不安也開始越來越明顯。想想也是,畢竟這是關系著后半輩子的事,還能心如止水、波瀾不驚,我這朋友也沒到那么高的境界。周末早上興沖沖和媳婦商量未來職業規劃的想法,奈何嫂夫人心情不好,聞言頓時臉色一沉、雙眼一瞪,一句話將我這朋友澆了個透心涼“天天琢磨這事、琢磨那事,想干這想干那,你就不能干干正事?你說你還能干啥?”本以為能得到媳婦的支持,結果等來的是萬萬沒想到的一頓奚落。媳婦說的“謀定而后動”是沒錯,可還有下半句的“知止而有得”呢呀?!“凡事三思而后行、厚積而薄發”,這是老祖宗的名言警句,說的很好很對很nice,可也有“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鼓勵我們勇敢去嘗試、去親身感受的言論么?莫非“隔著圍墻看”真的能清楚知道“圍著灶臺轉”的火候幾何?
難道中年失業,真的就只能躺平了?那干正事,又何謂干正事呢?我的朋友不得己獨自出門游泳,狠狠沖了個涼水澡,想讓他的腦袋清醒一下。兩杯黑咖啡下肚,終于想明白為何老祖宗有差別如此之大的歷史留言,其實關鍵就在于“試錯成本的大小”。若試錯成本很大、巨大,甚至一旦錯了就回不了頭、萬劫不復,那確實是要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若試錯成本不大、微小或者在可控范圍內,則可以大膽嘗試。哪怕真的失敗了,即沒有傷筋動骨,更不會一蹶不振,且經驗教訓也可以當成是一種收獲,換而言之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失業后的再就業,若是主業,必須要認真思考做萬全準備,稍有不慎則“教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如果是副業,花銷不大就當體驗、投入不高且做嘗試,念起“知止方有得”的口訣,控制好成本就去大膽嘗試吧。[呲牙]想通了這些道理,我朋友不免又為前幾天剛看完《學哲學 用哲學》就能活學活用而洋洋自得了起來[大笑]。
老鐵們,你們覺得究竟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