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我們自己的語言,我們當然要認識并會運用它了!
語言是做什么用的?是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用來與人交流溝通,讓我們把自己的思想或者觀點轉(zhuǎn)化成文字或者聲音告訴大家!
可是現(xiàn)在孩子們學的語文讓我很困惑,為什么呢?從孩子上學,我認識了一個詞,特別是語文科目,這個詞讓我覺得很刺眼也很刺耳。什么是標準答案?什么叫閱讀理解?
一棵樹分了很多枝干,垂在水里,是介紹了這棵樹的什么?標準答案是姿態(tài),孩子理解是樹的密就不對。一個詞語的近義詞有很多,標準答案給出以外的就不對。我記得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期末考試就一個近義詞,具體忘記是哪一個了,那個詞就有很多近義詞,孩子寫了標準答案以外的近義詞,就“錯了”,老師對這個標準答案也很無語,很無奈。我對孩子說你的理解是對的。
《紅樓夢》這么多文學家在研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角度和觀點,但答案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能說讀者的理解都錯誤?
教孩子怎樣閱讀,怎樣找中心,怎樣總結(jié)是必須的,但是不是需要把標準答案再放寬一些呢?
特別是小學,在孩子們思想活躍有想象力的年齡背范文,各種標準答案,等大學后讓他們主題新穎,觀點明確,有自己的思想……
我的孩子在小學,老師很負責任,也很優(yōu)秀!老師們也無法對抗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現(xiàn)在的標準答案~
孩子們本該自己去總結(jié)的答案,慢慢變成了背答案,語文在我看來只有按原文填空需要背誦吧!看看現(xiàn)在孩子們的語文同步,會發(fā)現(xiàn)答案出奇的一致,老師大多都會“統(tǒng)一答案”,這不是個例是普例。
很多孩子都放棄了自己去寫,自己寫完也是要改錯的,就直接搜答案。我讓我的孩子盡量自己去寫,錯了也沒關(guān)系,還能怎么辦呢?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呀!
背近義詞反義詞,背中心思想,背范文,背常做的閱讀理解……
說好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呢?
孩子們學語文,到底是為了魚學的還是為了學漁呢?
有做爸爸媽媽的和我一樣的困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