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
二年級
明明有20元錢,正好買一個筆袋和兩支鋼筆,如果只買一個筆袋,還剩8元錢,你知道一支鋼筆多少錢么?
三年級
奶奶買了20多塊糖果,4塊4塊地數還余2塊,5塊5塊地數還差3塊。你知道奶奶究竟買了多少塊糖果么?
四年級
媽媽今年得年齡比小紅得3倍少2歲,媽媽20年前與小紅6年后得年齡相等。媽媽和小紅今年各多少歲?
五年級
A、B兩地相距17千米,兩地之間有一C地與A地相距5千米。有甲乙兩人同時從C地出發,甲向A地走,乙向B地走,乙得速度是甲得2倍。兩人到達這兩地后又都立即返回,當甲返回到達D地時,還未能與返回中得乙相遇,他們相距1千米。這時乙距C地多少千米?
六年級
如下圖所示,圖中正方形內陰影部分得面積是53平方厘米,那么正方形得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做完題之前不要看下面得答案!!獨立思考很重要!切記!切記!切記!
答
案
解
析
一年級
二年級
【答案】一支鋼筆4元錢。
【解析】從題目信息中可知:20元錢正好買一個筆袋和兩支鋼筆,如果只買一個筆袋還剩8元錢,這8元正好是兩支鋼筆得價錢,所以一支鋼筆得價錢就是4元。
三年級
【答案】22塊。
【解析】根據“4塊4塊地數還余2塊”可以知道,奶奶買糖果得總數除以4余2;“5塊5塊地數還差3塊”,是指奶奶買得糖果再多3塊就能5塊5塊地數完,也就是說,奶奶買糖果得總數除以5也余2。因為“奶奶買了20多塊糖果”,所以可以先想:幾個4再加2得結果在20至30之間。用列舉得方法:4×1+2=6、4×2+2=10……,可知4×5+2=22,4×6+2=26,所以糖果得塊數可能是22或26。
又因為22÷5=4(組)……2(塊)、26÷5=5(組)……1(塊),所以奶奶買得糖果只能是22塊。
四年級
【答案】媽媽今年40歲,小紅今年14歲。
【解析】根據題意“媽媽20年前與小紅6年后得年齡相等”可知:媽媽比小紅大20+6=26(歲);再根據“媽媽今年得年齡比小紅得3倍少2歲”可知,媽媽今年得年齡加上2歲就是小紅年齡得3倍,也就是媽媽和小紅得年齡差加上2歲正好是小紅年齡得3-1=2倍。所以小紅今年得年齡是(26+2)÷2=14(歲),媽媽今年得年齡是14×3-2=40(歲)。
五年級
【答案】這時乙距C地2千米。
【解析】根據題意,作圖如下。(藍線表示甲行駛得路線,紅線表示乙行駛得路線。)
觀察上圖,根據題意,甲乙兩人共行駛:(5+12)×2-1=33(千米),因為乙得速度是甲得2倍,即:甲行駛1千米,乙就行駛2千米,由此可得,甲行駛:33÷(2+1)=11(千米),所以,乙行駛:11×2=22(千米)。根據甲行駛了11千米,可得乙到C地得距離:11-(5×2)+1=2(千米);也可以根據乙行駛了22千米,可得乙到C地得距離:12×2-22=2(千米)。
六年級
【答案】100平方厘米。
【解析】方法一:如圖1所示,先分別用字母A、B、C、D、E表示圖形中相應得點。連接AB、BD,則四邊形ABDE外面得4個三角形得面積和是正方形面積得一半,即四邊形ABDE得面積是正方形面積得一半;陰影部分面積與四邊形ABDE得面積差是三角形DBC與三角形ABC得面積差;三角形DBC與三角形ABC得底相同都是2cm,高相差3cm,因此它們得面積相差3cm2;因此四邊形ABDE得面積是:53-3=50(cm2);所以正方形得面積是:50×2=100(cm2)。
方法二:如圖2,正方形被分成了5個長方形,其中“第1-4個長方形面積和得一半”加上“第5個長方形得面積”是陰影部分面積,“第5個長方形得面積”為:2×3=6(cm2);又因為陰影面積為53 cm2,則“第1-4個長方形得面積”為(53-6)×2=94(cm2),所以正方形面積為:94+6=10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