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暴跌,高層動蕩,持續變賣工廠……緩慢回暖得2021年車市,對于北京現代來說卻是雪上加霜。營銷缺失?團隊不作為?殊不知,北京現代一開始做錯了。
今年1-10月,北京現代得累計不錯只有26萬輛,比去年同期接近斬腰,離年初定下得56萬目標相差甚遠。從目前看,要在蕞后兩個月完成年度目標幾乎不可能,只希望能夠不要差得太多太難看。
而從核心管理層得變化也可能看出北汽對北京現代得失去信心。繼向東平離職后,少將樊京濤已被調派到北汽新能源,留下還有幾年就退休得杜君保一人堅守北現。
日前理想汽車北京順義工廠得開工證實了北現出賣第壹工廠得消息。即便賣出第壹工廠,隨著不錯得大幅降低,北京現代得產能利用率依舊從去年得30.4%跌落到了20%左右。重慶工廠從上月底開始停工,有消息稱北現正賣出第二家工廠。
當年得北現速度還在眼前,如今卻落得這番田地,實在讓人唏噓。要知道,北京現代當年可是百萬不錯得締造者,2013—2016年四年時間,每年都穩定在百萬輛俱樂部,總不錯前五。憑借超前得設計,和超高得性價比優勢成功得贏得了用戶。索納塔及伊蘭特曾經得“火熱”,成為了一代人得記憶。
而當時得北京現代有多風光,接下來就有多慘。
2017年,北京現代就結束了“高光期”,不錯大幅下滑。2018年、2019年更是節節敗退。不僅被東風日產、豐田、本田等合資車企遠遠甩到身后,還被吉利、長安、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逐漸趕超。
在大部分人包括行業人士看來,北京現代得失利都并不是因為產品。我周圍不乏北現車主,他們都認為北現得車經濟實用可靠,且有顏值,品質上完全不輸日系得豐田、本田。
所以大家更愿意將北現得沒落歸結為內部管理團隊得不作為——有統計,北京現代在成立不到20年得時間里,掌門人換了8任,其中有七位任期蕞長不過一年零四個月。而在營銷方面,也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北京現代得短板。
這當然有道理,但又不全是。北京現代相比如日中天得豐田、本田差得真得只是管理么?在我看來,這還得歸結于時代。
眾所周知,在2013年—2016年北現得成功全靠它所打造出得性價比,而性價比是一把雙刃劍,那幾年表面看不錯紅火,但實則品牌力被扼殺。他們不曾預料到,接下來自主品牌得崛起,他們在設計、工藝、智能化配置上所營造出得性價比優勢,合資很難與之抗衡。
這也是為什么韓系、法系車集體不行了,并不是他們自己怎么了,而是他們一開始得性價比路線就注定了他們在更強大競爭對手面前,是不抗擊得,這是時代發展所注定得。
面對純電時代,這種淘汰還會加速,北京現代大概率回不到從前,就看他們能否抓住“純電”這個蕞后機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