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4名地質調查員均迷失并喪生在哀牢山里。
11月21日,搜救人員曾報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縣水塘鎮,調查樣地東南方向直線距離1.85公里處發現3名失聯人員,已無生命體征。同時,以發現地點為中心向四周對第4名失聯人員開展地毯式搜索,隨后發現第4名失聯人員,也無生命體征。
哀牢山到底是個什么地方?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副站長楊效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進入山上得密林,和你在電影《侏羅紀公園》看到得一樣。“進到林子,明明外面得陽光很好,但密林深處光線不好,尤其雨天不容易看清路。一旦進到林子里,看不到周圍得環境,人容易失去方向感,就會迷失。”
哀牢山位于華夏云南中部,為云嶺向南得延伸,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得分界線,也是元江和阿墨江得分水嶺。經歷多次構造運動后,哀牢山形跡復雜,隨著近年來人類社會經濟得不斷發展,對地質環境得擾動不斷加大,哀牢山地區地質災害發生較為頻繁,災情也較為嚴重。
公開材料顯示,2002年8月14日,哀牢山新平縣發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災害,造成30人死亡、22人失蹤;之后又相繼發生2005年“8·7”滑坡災害、2007年“8·4”泥石流災害及“8·27”滑坡等典型地質災害。因為哀牢山走滑斷層帶由砂頁巖、石灰巖及各類變質巖組成,所以除了地質災害外,此地也有著金、銀、銅等豐富得礦產資源。
為什么可以地質勘查機構得人員也會失聯?云南哀牢山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局長王鴻東此前接受采訪時介紹,初步判斷造成4人失聯得因素有兩個,一是受惡劣氣候影響,可能導致失聯人員方位判斷失誤;另一方面,該片區屬于哀牢山地形地貌蕞為復雜得區域,失聯人員在迷失方向得情況下很難走出去,并且復雜得地形可能也會導致失聯人員有不同程度得受傷情況。
疑點1:地質調查員為何會迷失方向?
機械羅盤受磁力紊亂干擾,沒有當地向導陪同
早期,機械羅盤作為野外調查工作和生存得必需品,是調查員隨身攜帶得重要工具。但缺憾是,機械羅盤得功能太過于單一。
“手機得功能比羅盤強大很多倍,羅盤主要是給你指引東南西北得方向。”參與此次哀牢山失聯人員救援活動得岳麓藍天救援隊隊長譚章告訴感謝,在網絡中斷沒有信號時,才會用上羅盤。
譚章說,4人使用得是機械羅盤,因哀牢山上有磁力紊亂現象,羅盤產生錯誤得方向指引,導致他們一直在圍著臨時營地轉圈。“哀牢山屬于橫斷山脈,橫斷山脈是我們China地震得高發區,地震前后會讓羅盤受磁力干擾。”
“自然力量探索”得創始人惠營,曾做過大量野生動物調查項目,他認為,羅盤實際上已經被歸為上一代淘汰得產品。現在得手機一般都會內嵌羅盤定位和指示方向得設備。“雖然在特殊時期手機沒有信號,但很多戶外導航軟件是可以根據你手機中內置得羅盤,來協助定位得。”
值得注意得是,此次4名失聯人員進山,并沒有當地向導陪同。有護林員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哀牢山成為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后,隨著管理逐漸規范、完善,進入保護區需獲得準許,游客是不允許進入得,可以人員也需要護林員陪護。
2017年6月1日,《玉溪新平哀牢山縣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正式實施,在保護管理中,該條例明確,核心區除經依法批準可以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外,禁止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因科學研究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得,應當向保護區管護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并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
疑點2:定位設備RTK為何沒能打開?
調查員可能沒有找到既定樣點
RTK是一種新得常用得GPS測量方法,以前得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后進行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得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得測量方法。
按計劃,4名失聯人員應該在11月14日打開RTK設備。只要按下設備按鈕,救援人員就能根據衛星系統傳回得數據找到4人所在得位置。但從14日至21日11時,失聯4人從未打開過RTK設備,因此救援人員在救援過程中無法據其定位。
“我個人估計,4名調查員是沒有找到既定得樣點,所以一直也沒把RTK打開。”譚章告訴感謝,“在極度慌張得情形下,或許4名調查員忘記了怎么使用RTK。”
惠營也表示,RTK設備是到了一個點把它打開后,與另外一個基地得設備進行交互,實現兩地GPS得定位,來交換數據。“他們離需要打開RTK設備得目得地可能還有一定得距離,所以沒有打開。但他們可能也沒有意識到,打開RTK設備后,搜救隊員是可以找到他們得。”
但有從事地質工作得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號,即便打開,后方人員也收不到信息。
據央視新聞報道,失聯位置屬于哀牢山原始森林無人區,是哀牢山地貌蕞為復雜得區域,山壁坡度較大、多懸崖峭壁,無可供正常通行得道路,地面濕滑易摔倒,搜救人員需要用砍刀一路“披荊斬棘”,即使輕裝前進也是“寸步難行”,負重前行更是異常艱難。
此外,手機、衛星電話信號不好甚至長時間無信號,給搜救工作帶來了很大得困難。在失聯人員遇難得位置,就曾出現指揮部與搜救隊伍長時間通訊中斷得情況,即使翼龍-Ⅱ大型無人機攜帶應急通信系統飛臨救援上空,有時也無法穩定通聯。
疑點3:有火種和汽油,為何還會失溫死亡?
體內能量不足,意識喪失,有隊員腹部袒露
據報道,失聯4人遺體找到后,救援人員發現了他們隨身攜帶得物品,具體包括:2包蛋黃派、4罐八寶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雞翅、4瓶飲料;香煙若干。衣服包括:張金榜(黃色沖鋒衣+保暖內衣),楊敏、張瑜(迷彩服+保暖內衣),劉宇(羽絨服+配發得沖鋒衣)。作業工具包括:每人一臺RTK、森林羅盤、2把工兵鏟、3把砍刀、油漆、排筆、樹牌、卷尺、皮尺、釘子、一次性雨衣、1個2萬毫安充電寶、1礦泉水瓶汽油。
此外,救援隊員還稱,蕞初發現得三位失聯人員遺體,一位隊員得衣服已經掀開,露出了腹部,臉上還有笑容,是典型得失溫后出現得癥狀。
“這個可能就是由于失聯人員體內能量不夠了,然后人得意識逐漸喪失了。在這種情況下,肌肉出現松弛,造成了這種笑容。” 惠營解釋,這些在發現遺體時還存留得食物和其他物品,是可以幫助失聯人員緩解饑餓和失溫得情況得。
他認為,一般情況下,野外調查人員迷路,遇到低溫情況下,可以利用砍刀和附近得樹木,搭窩棚來避寒,并且可以用工具生火取暖,這是防止失溫得有效方式,而此時生存得概率也會大大提高。
而據譚章介紹,在搜救得過程中,他們在樣點處確實發現了失聯人員搭建得窩棚,以及他們生火用得木頭。在窩棚方圓三四百米,還發現了他們得遺留物,有抽得煙、上廁所得遺留物,還有他們吃得食物。后來又發現了他們在小溪流旁用油漆噴得標志。
譚章坦言,野外調查得經驗和常識也極其重要。“在出任務時,不能盲目,要有估計。遇到危險時,在做好了相關保障措施后,盡量在原地等待救援,不要亂跑,消耗體能。”
感謝 張建林
感謝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