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吳曉波《激蕩三十年》
我記得幾年前,讀了吳曉波老師的《激蕩三十年》,不由得感慨三十年的滄桑巨變,我們China真正創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用吳曉波老師的話說“過去三十年的輝煌,特別對于沉默了百年的中華民族,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光榮與夢想,它是幾乎一代人共同成長的全部記憶。”
對于我們的父母,他們的感受更加深刻。三十年之前,是1991年,老財才是一個小孩,家里還住著土屋,沒有電視機。那時候的一百塊是非常的值錢,可以買很多的東西。當時的工資也不高,100塊是不少人眼中的高薪人士——在當時,有工作,可以領工資的工人,是香餑餑,在哪兒都受到矚目。
不過時代變遷,當年的月工資一百塊,相當于現在的月薪多少錢呢?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為大家算算。
第壹個,從就業平均工資變化的角度。
China統計局每年都會公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顯示了過去幾十年工資水平的變化。
通過查閱數據,我們了解到1991年時候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為2340元,咱們先用的是在崗職工的口徑,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97379元,30年之間,增加41.6倍。也就是說,對于在職職工來說,當年的100元月薪,相當于現在的4160元,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不高,但確實是一個平均的水平。
不過,我們如果按照不同企業的性質來看,結果又會不同。
從單位的性質來看:對于國有單位,1991年平均工資2477元,2020年則為108132元,增加43.65倍,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對于城鎮集體單位,1991年平均工資1866元,2020年則為68659元,增加36.8倍;除此之外的其他單位,1991年平均工資3473元,2020年則為74399元,增加21.4倍.
如果按照不同行業來測算,又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我們以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行業為例。
對于金融業,1991年的平均工資2255元,到了2020年133390元,增長59.15倍。也就是說,在當年銀行賺100元,現在應該工資5915元左右,仍然是收入較高的人群。
對于農林牧漁,1991年的平均工資1652元,到了2020年48540元,增長29.4倍。在當年賺100元,現在應該工資2940元左右。
對于采掘業,1991年的平均工資2942元,當年工資高于很多國有企業、金融行業等,但到了2020年96674元,增長32.86倍,工資增長遠不如金融行業了。在當年在礦上月薪100元,現在應該工資3286元左右。
第二個,其實更為直觀的,我們從物價的角度來考慮,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上面計算的準確性。
在網上可以查到,1991年大米在0.2-0.3元一斤左右,現在的大米,很好的也就10元一斤,大多數五六元一斤也能買到不錯的。我們來對比的話,以10元一斤來算,大米價格上漲了30-50倍,與我們前面推算的工資漲幅區間差不多。
總結一下,綜合來看,三十年前的100元,相當于現在4000-5000元,并不是一個看起來很高的數字。但是考慮現在的收入情況,其實也算是很不錯了。
#工資的真正意義##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