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總是覺得老師是無所不能的,所有的難題他們都能解決?,F在自己也從事了教育行業,才體會到,并不是老師本來就什么都會,而是老師的任務就是輸出正確的知識,既然要輸出,那么就要保質保量,所以老師的教學工作更多的本就是自己的查漏補缺。
教師要時刻對自己進行輸入,才能產生有效的輸出。所謂教書育人,就是對知識點牢固地掌握,并加以轉化,傳授給學生。
通過對教師教育的工作性質的分析,便不難理解“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三要素就是上圖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必不可少的處理事情的邏輯思維。
“費曼學習法”的步驟
第壹步:認定內容
我們需要學習某項知識,首先就要將知識的基本概念和自己首次接觸的基本理解梳理下來,允許的方式就是采用筆和紙,將基本概念寫在上面,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寫在概念下面,盡量讓其讀起來通順。
第二步:以教促學
自己掌握后,第壹時間就是要把知識點教授給別人,我們可以采用“知識點筆記”作為教案,把自己想象成老師,將對方當做你的學生。無需考慮年齡差異,就將你要輸出的對象看成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盡量用蕞通俗的話語說明白、講清楚這個知識點。
輸出對象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便是你的理解程度。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卡殼的地方,那么這個地方便是你的“盲區”,是你需要著重理解的點。一直重復,直到你能解決輸出對象所提的所有問題,這樣你的學習目的便達到了。
第三步:化整為零
化整為零的本質就是對知識點進行分解,我們的能力有大有小,對知識點進行分解然后理解對我們的學習十分有益,也能增強我們的梳理篩選能力和學習信心。
第四步:多樣輸出
“輸出式學習是蕞有效的學習”,我們要理解知識點,首先就要學會用通俗的語言對其進行轉化,文言文寫成的書是沒有多少人看的下去的,通俗小說才是大眾的讀物。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輸出方式加以改善,善用舉例和打比方的手法來教學。
想了解更多提高記憶力的小技巧,歡迎關注公眾號【星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