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后,作業少了,培訓班少了;游戲禁令后,打網絡游戲也少了。九月正值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也減少了。原先被繁重的作業、被眼花繚亂的培訓班、被電子屏幕霸占的時間空余出來之后,現在的孩子還能玩什么?
有家長稱,放學后小區的孩子聚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不知道玩什么。不像80、90后童年,隨便玩,玩到不想回家。
多出了許多空余時間,還能像80、90后的童年經歷一樣痛快玩游戲嗎?不一定。
圖源 pixabay
首先,80、90后的童年,物質匱乏,玩具少。
但是那時候的玩具多數是自己做的,想方設法利用一切能用的材料,簡易并且容易得到的,有一個自己創造的過程。
剪一段媽媽織毛衣的毛線,就可以跳皮筋、翻繩子;撿一堆大小適合的石子,就可以抓石子、玩石子棋;用一些廢紙,就可以折千紙鶴、做燈籠、玩甩炮、折指甲、拍方塊;摘一段紅薯葉、一朵野花可以做耳環、手鏈;找個適合的枝椏,就可以做個彈弓玩玩;地上畫各種格子,就可以玩跳房子、石子棋;玩的彈珠也非常便宜,吃小零食還有集卡片。
還有不用材料的游戲,如石頭剪刀步然后邁步子,捉迷藏;爬樹,撿蘑菇,游泳,捉泥鰍,釣魚,烤紅薯,采松脂,摘野草莓……
圖源 pixabay
每一種游戲都是為了“玩”想方設法地耗費心思。認真且專注,玩起來自然樂不思蜀。
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好,玩具一大堆,一個人待在家都可以玩一整天不重樣,看書不重樣,要自己去創造玩具或者是投入玩從前那些簡易的玩具就沒有那么多心思了。
其次,80、90后們玩伴多,一起玩耍的機會也多。
村里、院里、小區里,兄弟姐妹多,同齡的孩子也多,孩子都是一堆一堆一起玩,甚至玩到天黑被叫吃飯才散伙,不用父母和其他長輩看護。寒暑假更是瘋玩,不約而同地聚攏到一塊,123木頭人、捉迷藏、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打槍,人越多越熱鬧,有伙伴,所以非常快樂。
不同于現在,獨生子女多,鄰里關系淡漠,玩伴少了。并且對于玩的安全性更外看重,父母陪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護,這么一來,電子游戲反倒比較安全了,至少是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孩子在家里就有得玩,也省去了大人的陪伴,不過少了和小伙伴跑跑跳跳的機會,體能上的不足也得額外去彌補。
圖源 pixabay
家長們經歷過的童年再好玩,現在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80、90后的童年游戲不會像從前那樣流行了。多出來的空余時間,該如何去豐富孩子的童年?
1.接觸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增加戶外活動,就是要走出去。
走進自然,讓各種感官得到更豐富的刺激。爬山、徒步等戶外活動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能,特別是對視力也有好處。
過程中也可以增加知識,認識動植物,留心觀察自然中的事物。家長還可以順便科普一些知識,比如如何辨認蘑菇、認識不同的昆蟲等,高質量的陪伴讓親子關系也更好。
世界這么大,先從接觸大自然開始走出去,讓孩子的童年豐富多彩,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吧。
圖源 pixabay
2.給孩子更多一點的人際交往機會,更多元的環境,并且要減少干涉。
制造點機會讓自家孩子跟周圍的孩子們一起瘋玩,小區里也好,約著去公園、去動物園、農場也好,讓孩子和同齡人一起玩耍。
小伙伴之間的玩耍當然也會有摩擦,也會有問題,留給孩子自己去體驗、去處理,事后再和孩子去討論分析,幫助他想想,下次遇到這些事,怎么處理會好一些。
這也是鍛煉孩子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好機會,玩電子游戲、獨自玩耍得不到這樣的鍛煉。
3.讓孩子適當地參與家務勞動,作為家庭的一員出一份力。
做家務也能起到鍛煉作用,讓孩子從小有生活自理能力,懂得關心他人,有責任心,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
可以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洗一次碗,拖一次地,倒一次垃圾等等。
圖源 pixabay
雙減之后,游戲禁令后,時間空余出來的時間,可以帶孩子多多走進大自然,也可以多給孩子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和小伙伴愉快玩耍,或是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80、90后的童年是回不去了,現在娛樂方式多樣化,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現在的孩子遠離電子屏幕的同時,照樣豐富多彩,不失童年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