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芒果的季風劇場又帶著好劇走來了,這次是一部燒腦的軟科幻劇,思維縝密反轉不斷的故事中,鋪陳對社會和人性思考。
不賣關子,它就是8月25日上線的——
《天目危機》
上線5天,每天都是熱度第一,連續霸榜。
刷完8集,意猶未盡趕忙前來安利,如果看得足夠認真,你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觀劇體驗。而這部新劇憑什么這樣“豪橫”,番茄君這就給大家分析一番:
故事的背景設置在當下,核心概念與“人的意識”相關。
人類大腦的秘密并未被完全開發已經是科學界公認的命題了,誰也不知道人腦100%開發時,將會有怎樣的力量。
而麻省理工大學第二年輕的物理學博士李天(張睿 飾)研究的就是人腦意識相關的問題。
為了證明這個問題,他設計了兩個實驗展示給大學的教授們。
第一個實驗,是將“薛定諤的貓”實體化。
將貓關在籠子里,同時放上炸彈,炸彈有50%的幾率爆炸。
他讓教授們腦子里都想著“炸彈不會爆炸”來拯救這只貓。
第二個實驗,關于一個死刑犯。
為了證明意識可以控制機體的死亡,他在一個死囚身上做實驗。
在實驗室,他用一把塑料假刀,假裝割破了死囚的動脈,死刑犯因此產生了錯誤的意識,一個小時后心跳停止。
這兩個實驗進行的同時,李天的母親梅雪燕,卻正在遭受一場關于意識與音樂殺人的離奇厄運。
本來李天進行實驗之前,母親還專門去美國麻省理工看過他。
母子兩人一起吃了飯,臨走的時候,李天還送給母親一條圍巾作為禮物。
在出租車上告別的時候,詭異的一幕出現了,梅雪燕看到兒子的身旁,站著十一個帶著恐怖兔子面具的人。
她被嚇壞了,定睛再看,是兒子一人。
可再次回頭,又看到一群“兔子人”。
梅雪燕本身,或許也藏著什么秘密。所以她騙兒子說是回北京,卻扭頭上了去往東京的航班。
來到東京后,她去了一所名叫清流莊的古屋,
屋子擺設陳舊,陰森恐怖,但梅雪燕似乎對一切都很熟悉。
她輕手輕腳來到客廳,打開燈后,發現了一個禮物,是給自己的。
拆開禮盒,里面是一個封面被燒壞的老式錄像帶。
她拿起錄像帶,還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對面的電視就突然打開,閃起了雪花屏。
一切都像是別人安排好的。
將錄像帶放進放映機,電視上開始呈現一個樂隊表演的嘈雜畫面。
巧合的是,這是一場地下樂隊的表演,樂隊每個人都戴著恐怖的兔子面具。
梅雪燕嚇壞了,淚水控制不住地從她兩頰流了下來。
錄像帶停止后,她接到一個電話,電話將她指引到一個名叫“高橋博文”的和尚那里。
和尚行為詭異,每天都要在來兩百多個牌位前,用竹鞭抽打自己,似乎是在贖罪。
看得出,他也一直在經歷內心的煎熬。
靈位前,和尚對梅雪燕說:“這二百四十二個人,都是我們害死的。”
他身后的梅雪燕聽到這句話,幾近崩潰。
兩人身上到底藏著什么秘密?這里仍不得而知。
從高橋博文家出來,天上下著雨,梅雪燕打著一把紅色的傘,在雨中格外耀眼。
突然,她聽到自己年幼的兒子在呼喚自己。
于是她面帶微笑,著了魔一樣往前走。
雖然前面是電車經過的平交道,她依舊沒有意識到,在別人都停在道路兩邊等待列車經過的時候,她魔怔似的走到了鐵路中央。
此刻,一輛火車呼嘯而過……
更加細思極恐的是,對面,一個穿著灰色衣服的男人,用攝影機記錄下了這一切。
這是一場意外還是針對梅雪燕的謀殺?
道路對面為什么會有人拿攝影機記錄梅雪燕死亡的過程?
這一切,跟梅雪燕的兒子李天研究的意識問題,有沒有關聯?
這一個個大坑,留給大家自己去填。
作為季風劇場新出的12集短劇,《天目危機》保留著節奏快、內容多、信息量大的特點。
但比起其他的懸疑劇,《天目危機》要精彩刺激得多。
這種精彩刺激帶來的懸疑感,更多是依托于劇集本身的硬核科幻和高概念劇情。
開場,無論是箱子里炸死貓咪還是死刑犯心臟驟停,這兩個實驗都跟“死亡”有關,這樣就預示著,之后關于“意識控制”的案件里,更多是關于殘酷的死亡。
果然第一集后,主創在不斷用案件強化著觀眾的這一認知。
無論是李天母親在平交道被意識控制導致的死亡(失蹤),
還是記者服部介(張孝全 飾)的愛人在他眼前被火車撞成了血粉,
亦或是高橋提到的,關于二百四十二個被殺者,
這一切,都跟最開始的兩個實驗所證明的意識控制以及“超意識”犯罪不無關系。
尤其每一個死者,在死時臉上都帶著滿足幸福的笑容,這背后的原因是觀眾想要探求的最終真相。
除了硬核科幻這個設定,片中還有一個與“意識”始終相輔相成的概念,在不斷為觀眾營造懸疑氛圍,那就是音樂殺人。
以兔子臉為特征的地下樂隊Avant Garde,就是這場陰謀最大的嫌疑團體。
他們跟現實中的地下樂隊一樣,神秘,神出鬼沒,身份模糊。
他們每次出場都戴著兔子面具,而且只出了一首歌,名叫《十字路口的使者》。
用劇中人物的話說,這個樂隊是日本最邪詭的樂隊,他們的音樂像病毒一樣,聽過的人會不斷循環播放,不會停止,它的傳播力也是空前的。
在當年他們的粉絲聚會上,這支樂隊演唱了一首歌曲以后,場館內就發生了火災,最終導致了200多人死亡,100多人被燒成重傷。
這些信息又跟之前高橋的話不謀而合,讓觀眾懷疑他們是不是這個樂隊的成員。
故事就在關于意識這個科學領域和《十字路口的使者》這個音樂領域的共同作用下發生和發展,漸漸接觸這些概念并隨著劇情慢慢理解曾經發生故事緣由的我們,自然會被情節深深吸引。
除了科幻和高概念,在真正拍攝和制作上,主創毫不含糊,《天目危機》確實是今年迄今為止在制作層面上最吸引我的劇之一。
開頭有節奏擺動的指針,宏大瑰麗的富士山下航拍風景,
逆光的爛漫櫻花,
頗有日系小清新風格的平交道遠景,
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列車撞人,你會感覺這是一部日系小清新家庭劇。
而開篇紅色的月亮所引發的內心深處的恐懼,
以及片中多處出現,遠遠飄來的紅傘,卻又讓整部劇多了幾分邪典意味。
尤其序幕中的紅傘飄落,被雨中的男主李天撿走這種無縫轉場銜接,更讓人對主創的創作水準表示嘆服。
整部劇都是對標電影的品質完成,每一幀圖像中都可以看到導演對美學風格的精準要求和嚴格把關,
在塑造懸疑氛圍上,導演也用了很多前衛的手段和方法。
梅雪燕進入日本古宅的整個過程,其實是很有東方特色的恐怖式拍法。
開門,一陣陰風吹來。
進屋,純黑色背景下的人影,永遠給人以恐怖的感覺。
開燈后發現寫有自己名字的卡片。
剛拿出錄像帶,電視機突然自動打開。
就幾個無聲的動作和分鏡處理,這個段落的懸疑感和恐怖感已經拉滿。
不需要多余的動作和臺詞,干凈利落,一氣呵成,不得不讓人佩服。
除了東方式的恐怖,片中還有許多場景借鑒西方式的驚悚,比如非常前衛大膽的德國表現主義布景。
哥特主義的人物形象和風格設計。
甚至連每一集開頭的字幕,都不一樣,
細細品味,每一集的色調和風格,都與這一集的故事有關,
這更加深了觀眾對這部劇的興趣。
雖然中文名為《天目危機》,但劇的英文名其實更令人細思極恐。
《Pandora's Box》,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潘多拉的盒子。
這個標題,也對應劇中教授送給李天的那句話: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
目前我們無法判知李天的研究對這個案子到底有怎樣的影響,但是火已經燒到了他身上,他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三個同學,在他離開后都因為車禍不幸身亡了。
教授證實,當時撞向他們的大貨車司機,車里在放一首洗腦的日本歌曲。
這首歌曲,正是《十字路口的使者》。
這首“陰樂”到底還造成了什么樣的慘劇,之后李天能用自己的研究解開謎題嗎?
《天目危機》,精彩的戲份才剛剛開始。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